浪子回頭耕福田
◎撰文‧彭緞妹 攝影‧廖美容
曾經,他是眾人眼中的歹子;
如今,他是領眾入經藏的法益種子。
多年來向外尋求的自我肯定,
原來,就藏在心中那塊福田裏……
自從承擔法益分享後,整個人突然像開智慧般,有一股力量一直將我往前推,感受到有願就有力。」每週五晚間在中壢月眉環保教育站,都可以看到四十五歲、理著平頭的羅福田,在臺上用心講解經藏內容,與社區志工以法相會。
三年前,慈濟志工關懷社區的「敲敲門」活動,敲開了羅福田的家門,師兄師姊熱情邀約他參與月眉環保教育站浴佛活動,並告知每月第二個星期六晚上有共修聯誼。
這分誠心邀請打動了羅福田的心。他說:「當時有一種特別的感覺,非常興奮,就像是佛菩薩放了一條繩子來拉拔、救脫我。」
抑鬱少年的「大志」
從小,羅福田老是被人拿來和弟弟比較,大人眼裏書讀得好才是好孩子,他和姊姊書讀不好被認為是壞孩子;長輩們更常嫌他憨慢,「不會讀書,以後長大去牽豬哥好了!」雖然不懂這句話的意思,但他心中卻常因差別待遇而感到不平。
親戚們也常數落媽媽的不是,當時羅福田覺得媽媽比他還笨,什麼都忍受、不會計較,才會被欺負。
「我認了,反正笨就笨、壞就壞吧!」於是,國中開始他學會抽菸、喝酒、吃檳榔,打架、翹家更是常事;高工讀不滿一年就被退學。「當時我立志要當大流氓,想證明書讀得不好,並不代表就是笨。」
出社會後,羅福田經朋友引薦認識一位「大哥」,開始在聲色場所打滾。「這樣不愁吃、不愁穿,要錢有錢、要女人有女人的日子,不就是長輩們所期望——『將來長大賺大錢』的生活嗎?」
二十出頭的他,雖然縱情於紙醉金迷,但內心卻自問:「自己真的喜歡吸毒、打打殺殺的生活嗎?」
有一次,他在中央大學校園裏漫無目的走著,一位很有氣質的女學生,不怕他兇橫的臉,微笑問他:「你是不是迷路了?」頓時,羅福田愣住了,想想:自己在人生的路上,真的「迷路」了。
 |
〔圖說〕在羅福田帶領下,一家人熟悉「法譬如水」偈頌、勤練手語,太太勞立惠感恩昔日愁眉深鎖的先生,如今時時展露歡喜容顏。 |
他下定決心到工廠工作,並在同事的鼓勵下半工半讀,重拾學業。然而有天晚上,他剛下校車就莫名其妙被攔截,「你很臭屁哦!」一群人把他拖進一間滿是強力膠味道的空屋裏,用木棍打到他傷重住院。
「我曾想要報復,但理智告訴自己不能再走回頭路,不能再讓父母和曾經鼓勵我的人傷心難過。」所幸這次他做了對的抉擇,未重蹈覆轍釀成大禍。
在付出中找到「幸福」
二○○九年,中壢志工走進社區挨家挨戶敲門,牽起了羅福田與慈濟的善緣。他還記得第一次參加小組聯誼活動,師兄師姊親切的招待,讓他第一次感受到「幸福」。
「環保站很需要你,你可以每週都來值班嗎?」面對楊忠義師兄熱情的詢問,羅福田感動於楊師兄雖罹患癌症,卻認真投入環保;他在心中發願要多做一點,減輕師兄的負擔。
他開始每星期都到環保站報到,志工看到他總是讚歎:「福田,有你這個年輕人加入,真好!」被人重視、被需要的感覺,在羅福田心中盪出感動的漣漪。
今年初剛完成慈誠授證的他,更勇敢承擔了社區「法譬如水」共修讀書會的法益種子。「起初我很缺乏自信,但潘雪珠師姊鼓勵我:『你一定可以的。』說也奇怪,不知道哪來的力量及勇氣,我竟然就傻傻的答應試試看。」
「一開始不會找資料,還好大家都會幫忙。」羅福田慢慢學習上網找資料,有時候一坐下就忘了時間,再回神時已經凌晨了。他說:「只要勇於承擔,諸佛菩薩都會護持,心中的法喜無法形容,真的做到忘記累。」
「第一次與大家分享的偈頌文『縱情昧理心意亂』,就好像在說我。」羅福田坦言過去不斷追逐旁人的肯定與讚美,曾經認了二十位形形色色的女孩做乾妹妹;朋友的事兩肋插刀在所不惜,以為這就是重義氣;直到加入慈濟、回歸自己的心,才知道原來多年來所渴求的,只是他人的重視與尊重。
「回首過去,真的很懺悔。」羅福田說:「上人賜予法號『濟耕』,就是勉勵我要勤耕『福田』,讓清淨法水洗去過往塵垢,讓心田善種成蔭。感恩上人引導我找到人生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