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74期
2014-09-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大地保母
  發現歡喜
  特別報導
  助人線上
  人間問路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阿板薰法香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74期
  慈悲如月
◎撰文.袁瑤瑤 攝影.阮義忠

【總是膚慰】

 

九月八日清晨搭第一班捷運、六點多的火車,抵達花蓮靜思堂時,花蓮慈院泌尿科主任郭漢崇正在連線主持大體模擬手術;這是每年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接下來,便是大陸中央電視臺新聞節目主持人白岩松的分享。

白先生回憶,第一次見到上人是二○○五年,也是中國的電視臺第一次以那麼大的規格介紹證嚴上人與慈濟。但因為上人很少接受採訪,他在聯繫過程中忐忑不安,最後終於得到了允許。「很久以後我才明白,那是因為遠方還有很多人需要幫忙;歸根究柢,還是為了需要幫助的人。」

他以「遠看是佛、近看是愛」表達對慈濟的印象,以「近看是醫生、遠看是佛」讚歎慈濟人醫會成員。現代科技這麼發達,醫者卻仍然有力不從心的時候,許多案例顯示,技術不是全部,關愛的力量不容小覷;美國首位分離結核桿菌的醫師特魯多,自己也曾飽受結核病之苦,一九一五年去世後,他的墓碑留下幾個字:「偶爾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在膚慰」。

白先生分享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小時候他父親在鄉下老家工作,去天津出差時至醫院檢查身體;醫師查出他有癌症,還未仔細說明,先要他留下治療,他卻說車票已買好,趁醫師不在時自行離去。當他在火車站聽到廣播,說門口有人找他,一看竟是那位醫師和救護車趕來車站請他就醫。父親雖於兩年後往生,但母親始終深信,那位好醫師若有現在的醫療條件,當初定能將父親救活。

「那位醫師除了治療病人,也治療了這個家庭以及我。往後,無論遇到任何磨難,我依然能夠記起在天津那個溫暖的夜晚,他治療的力量依舊延續著。」

 

【甘苦與共】

 

今年有來自全球十九個國家地區、近五百位醫護人員與志工共聚一堂。身心寬暢時間,在休息室喝咖啡,看到接受採訪的海外學員喜不自勝地談著自己與慈濟的因緣,個個臉龐發光,讓我深覺,心有所屬的人格外漂亮!

九月八日下午回精舍巡禮,在心靈故鄉的草坪上,聽常住師父回憶蓋主堂時在屋頂綁鋼筋,或細述菜園裏的麻芛要每兩星期收採一次嫩葉,只摘二十公分,洗後揉出苦水,煮成黏黏的湯,對腸胃非常好。師父們國、臺、英語都行,在介紹環境時加上個人的修行體會,讓人聽得津津有味。

慈濟人真是可愛,迎面而來、擦肩而過的師兄師姊,一個微笑便能讓人百分百的開心。想起從靜思堂來回精舍的遊覽車上,師姊們認真、熱情地跟學員們交代瑣事,一車的人幾天前還素不相識,現在卻像是甘苦與共、互助互愛的一家人;這也讓人更能體會來自各國醫師的分享。

來到慈濟人醫會,讓他們看到,慈濟人在各處災難現場,不只救性命,還要救慧命;最大的收穫就是,體認到身為醫療工作者不只醫病還要醫心,在付出真心關懷的同時,就連自己的心也被醫治了。

「在工作崗位上事情多、壓力大,經常會感到無力、失望和沮喪。來這兒看到每位醫師無怨無悔地到處幫忙,才明白問題是出在自己,因為疲憊而失去了慈悲心。以後一定會充滿了愛心去面對一切,因為有你們在、有上人的法在,我們並不孤單。」

 

【不斷被感動】

 

記得有一年中秋節上人來臺北,晚上大家在大愛電視臺旁的草坪上歡聚,王端正、林碧玉兩位副總還被推出來合唱;月色剔透,風特別清。

今年的中秋晚會在靜思堂舉行,各國慈濟人依序上台,傳達對眾生的繫念,祈願小小的愛聚成大大的愛,在當地散播正能量。慈濟歌選是最好的表達,首首動聽,美化、洗滌、提升人心的效用極大。

印尼團隊揮舞著國旗,以充滿感情的歌聲共同詮釋萬鴉老水患受災鄉親傑瑞所作的「哭泣的萬鴉老」

今年二月當地發生嚴重水災,許多居民的財產被淹沒,只剩身上的一套衣服;在茫然無助、近乎絕望的時候,慈濟人來了,一路陪著他們度過噩夢、重整家園。多麼捨不得啊,藍天白雲終究有離開的一天……但他們已在當地成立了慈濟聯絡點,並且培訓志工,將對慈濟的感激之情化為幫助更多人的力量。

救災人的心境,則以菲律賓楊偉順師兄的分享讓我印象最深刻:「慈濟於一九九八年在三寶顏辦義診開始,從那時起,我們就沒有回頭的餘地。」當地只有少數華人,但他們成立了義肢中心、眼科中心,幫助著成千上萬受苦的民眾。偉順師兄憨厚地笑著,說他們跟病患是一家人,付出愛,必然會得到更多的愛,這是愛的循環。

「你無法只付出一點點,必須整個人跳進去,很自然就會這樣做,因為不斷地被感動。這不容易,卻會讓你感覺是此生最有意義、收穫最多的事,讓你下半生非常非常的快樂!」

 

【慈悲如月】

 

今年學員以大陸團隊人數最多,中秋晚會那天,一百一十位成員在綿延不斷的熱烈掌聲中上臺,以一首改編的內地流行歌曲表達心聲:「中秋佳節,花好月圓,背起行囊,常回家看看……」

這個畫面,讓我想起上人所說:「只要慈濟人會合在一起,我的精神就在慈濟人的行動中。這是我們的愛的能量,精神永遠在一起。」

上人透過視訊連線,每天在精舍與靜思堂的大家同步,並在九月十日上午圓緣前來到靜思堂。沒能及時加入恭迎的行列,我就閉著眼睛想像:老人家下車,在弟子們的簇擁下,緩步走過書軒步道,進入靜思堂,開心地招呼:「你也來啦?」「幸福喔!」「感恩大家!」

來到五樓,在進入會客室之前,上人總會俯瞰在講經堂精進的大家,即使從後方,也能感覺到他老人家慈愛的眼神掃過每個角落。

上人開示,太陽代表智慧,月亮是慈悲。慈悲如月,在天上照明,讓我們在夜裏有安全的路。「今年中秋沒有看到月亮,但祝福人人帶著一輪明月在心中,很明亮的月,回到自己的國度去幫助、陪伴需要的人。『苦既拔已,復為說法』,讓他們轉貧為富,輔導他們投入志工行列,幫助別人。」

千言萬語說不完,上人要大家記住,他日日月月年年都陪伴著大家,每個人在做慈濟的那一刻,他就在你的身邊。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