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餘,力就足
◎整理‧黃富奎

Q身受病痛所苦,心有餘而力不足,還能勝任志工工作嗎?
臺北新泰區委員林秀芳分享:
五年前,我完成慈濟委員培訓、受證,一路走來,在慈善訪視中認識人間苦相,上人的法更是不時提醒著我無常存在於周遭。然而當二○一二年被檢查出罹患癌症時,我訝異無助,更體悟到無常竟來得那麼快!我站在臺北慈濟醫院大廳「佛陀問病圖」前,檢視心中無數對於家庭、子女、以及慈濟事的擔憂……想著想著仍無法得到解答,唯一能做的只有放下一切,把「身體交給醫師,心交給菩薩」。
在為期半年的化療過程中,我懺悔過往為工作、家庭打拚,卻疏於照顧作為載道器的身體;親身體悟佛法所說的苦空與無常後,我將此次治療視為重生,更珍惜每天能夠聞法、傳法的機會。
術後在家休養時,我透過靜思電子書的朗讀功能聆聽佛法,並藉由大愛電視、大愛網路電臺跟上慈濟脈動。然而看著法親們為慈濟志業在外奔走忙碌,我心中總是懷著感嘆,希望自己能做些什麼。
我想到,我有幸能聽聞佛法轉念、調適身心,這分心路歷程,正可以鼓舞身邊為病痛所苦的人們。我透過電話、簡訊或通訊軟體關懷病友,也在臉書上成立專頁,以文字分享罹癌後如何以佛法調適心境、如何以蔬食療養。
病痛與治療過程的苦,一般人難以理解,但因為我親自走過,所以病友說的我能夠聽懂,我回應的部分也貼近他們的心情。我的分享、關懷不只獲得許多回饋,甚至引導一些自我封閉的病友願意敞開心胸,在專頁上抒發心情,接受大家的關心與祝福;我也適時鼓勵,提供「安心」的力量,使他們勇敢面對現狀,專心調養。
感謝家人和法親們的照護與支持,讓我即使身體生病,卻能維持心理健康;我也體會到,只要有心有願,即便是一句真誠的關懷問候、一段簡單分享,也能夠發揮出正面力量。
目前在體力允許的情況下,我開始參加每週一次的讀書會,以經歷導讀佛經,讓病痛不再成為阻礙,而是力量,鼓勵眾人更接近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