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詠歎
插畫‧蘇芳霈
《紅塵詠歎》是慈濟志工陳美羿第六本作品集,
過往她以「會講話就會寫」鼓舞許多志工從外行人變成筆耕好手,
邁入長青之齡,她手中的筆未曾懈怠,
獻給這世間一個又一個溫暖的小故事。
【序文】我的不老「文嬤」
◎撰文‧葉子豪
《紅塵詠歎》這本書出版的時候,它的作者,即我母親陳美羿女士,也正式年滿六十五歲,成為臺灣老人俱樂部的當然會員了。
自有記憶以來,媽媽就與書本、文字分不開,不僅是因為她在小學任教多年,教導學齡兒童讀書識字,更因為她從小就是個喜歡閱讀與寫作的人。
許多大部頭的中外文學名著,如《紅樓夢》、《基度山恩仇記》,她都一讀再讀,也憑藉著大量閱讀所形塑的學習能力,加上自身努力,初中畢業後,同時考上師專和師範,還榮膺花蓮地區高中聯考榜首,最後她選擇師範就讀;還記得媽媽曾說,畢業出來教書時,她還沒有投票權哩!
從求學期間,到二十五年小學老師、主任生涯中,媽媽寫的文章很多,舉凡散文、詩歌、小說、童話、紀實報導……經常在報刊雜誌發表,賺取稿費,只是沒能集結出版,殊為可惜。
她還以獨到的觀察力與教學法,選訓了許多小才子、小才女。每當舉辦國語文競賽,由她一手調教的子弟兵,總能抱回不少獎牌獎盃。而那些曾被小小年紀的我所仰望的大哥哥、大姊姊們,後來也多能憑藉文字閱讀的優勢,取得不錯的學業成績。
及至一九八六年,接觸慈濟後,媽媽在募款、訪視之餘,也開始「為時代作見證、為慈濟寫歷史」,舉凡志工人物故事、隨師筆記、慈濟大小事,無所不寫。她不僅自己動筆,還帶著一群學歷「從小(學)到大(學)」的慈濟志工、學生家長,一起記錄慈濟足跡。一如她帶小學生的成效,許多自覺筆比鋤頭重的媽媽們,在她「會講話就會寫」的鼓勵下,勇敢突破自我,寫下無數動人篇章。
耳濡目染的我,也在老媽的「軟硬兼施」下,漸漸踏上採訪寫作之路。透過做慈濟、寫慈濟的過程,讓慈濟志工、德蕾莎修女「仁愛傳教會」的修女們,共濟貧苦的故事躍然紙上。我們也將樂生療養院的老菩薩,如林葉奶奶、金義楨爺爺等人的故事,集結成《超越天堂的淨土》一書。多年來,我們曾經寫過的故事,許多都成為大愛劇場的素材,搬上螢幕。
如同名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所言:「一切不曾發生,直到它被記述。」媽媽在書寫上的勤精進,讓許多感人故事、重要的智慧法語,現諸紙本,甚至進一步數位化,廣為流傳。
而今回首來時路,又驚覺電腦硬碟裏、舊稿紙堆中,還有為數不少的「遺珠」。雖然這些小小的篇章,看起來微不足道,但細細品味,亦不難發覺──許多智慧機趣、小故事大啟示,就在那字裏行間。
近來,因外婆膝蓋開刀,必須休養好幾個月,於是媽媽便把她接到我們家來住。八旬老人家的復健、起居,讓也有點年紀的媽媽忙得不亦樂乎,但她仍把握因緣,與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慈濟道侶叢書」團隊合作,將零散的小品文集結成書,以饗愛閱者。
這是她為自己邁入長青之齡所留下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一個資深文教工作者,為社會、為人群貢獻的一份智慧禮物。身為文字工作者,我感恩媽媽在花甲之齡,猶有健康的身體、敏睿的精神,仍能文采洋溢、運筆流暢,也期待讀者們,能細細品味我的這位不老「文嬤」的「智慧料理」。

【書摘一】萬千祝福
◎撰文‧陳美羿
「想當初,慈濟開始推動骨髓捐贈時,真是困難重重啊!許多護持慈濟的人也都擔心地說,要花很多錢,而且這是一條很艱辛的道路。」上人提及二十多年前,慈濟發起建立骨髓資料庫的往事。
搭配播放的畫面中,志工舉著海報,在街道上宣導。看到海報上那位可愛的小女孩琪琪,不由得讓我感動又歡喜。
琪琪的媽媽林淑真老師,是我過去在汐止國小任職時的同事,也是慈濟會員。
她的長女健康又活潑,次女卻是一個唐氏症寶寶,那時,她哭得傷心欲絕。我把剛出生的嬰兒抱在懷裏,告訴她,唐氏症是一種較輕微的障礙,一般而言,生活都可以自理,不必太擔心。為了讓淑真對障礙兒有正面的想法,我鼓勵她去受特教課程訓練,然後到啟智班任教。她很聽話,真的去上特教課,然後到啟智班當導師。
一九九三年暑假,慈濟開始推動骨髓捐贈時,需要找罹患血癌的小朋友拍攝海報作廣告,慈暘和黃錦益夫婦請我找看看,有誰願意接受拍攝嗎?
我到臺大醫院兒童癌症病房探訪,發現大多數是血癌病童。許多孩子因為做化療,頭髮都掉光了,口腔喉嚨潰爛、嘔吐、無法進食。父母陪在身邊,心力交瘁,看了令人不忍。
我一一拜訪,父母都願意談孩子的發病、治療過程,但提起拍照片做海報,卻婉言拒絕。他們說:「孩子得了這個病,已經夠可憐了,還要做成海報,讓人指指點點,不要吧!」
跑了幾天都遭到拒絕,我有點氣餒。有天卻意外見到淑真夫婦在那裏,原來是琪琪得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床上,兩歲多的她雖然身上多處瘀青,精神卻好得很;我逗著她,玩著玩著,突然靈機一動,將尋找骨捐海報主角的意思說了出來。
淑真沈吟了一下說:「這個事情總得要有人做。」接著徵詢她先生的意思。先生也重複那句話:「這個事情總得要有人做……那就讓我們來做吧!」
我高興極了,立刻通知慈暘。第二天,她來臺大拍攝;琪琪拿著手帕,睜著大眼睛,任憑「喀擦喀擦」取鏡,一點都不害怕。照片沖洗出來,慈暘忍不住讚歎:「太生動了、太可愛了!」
於是,那幅經典的「我想活下去,你能救我嗎?」大大小小的海報、小冊子,印刷出來,臺灣各角落都可以看到琪琪的可愛照片。
媽媽的好幫手 爸爸的開心果
二十一年過去了,當年那個拿著手帕、睜著大眼睛的可愛娃娃,已經是二十四歲的青春年華了。
「琪琪讀了一年啟智班,就轉到普通班,一直到國中畢業,才到天母啟智學校讀高中。她很開朗、樂觀,身體也很健康,圓滾滾的,好結實。」淑真說:「她是一個有福的孩子,真是感恩啊!」
琪琪高中畢業後,在汐止的庇護工場「米盒子」做便當,一做就將近三年。後來,轉介到大安森林公園旁的加油站,擔任洗車工作;她必須在住家附近搭公車,再換捷運板南線轉文湖線,相當複雜。
「我們本來擔心交通問題,後來發現那是多餘的。」淑真笑道:「這個孩子不嫌累、不嫌苦,完全樂在工作。」當「洗車工」半年後,在汐止又有個工作機會,琪琪就成為便利商店的一員。
「她負責超商的清潔,把微波加熱後的食品,端送給客人……」淑真說:「琪琪很認真,很負責,整天笑嘻嘻,很快樂。工作對她而言,是一種享受。」
琪琪也是阿嬤的心肝寶貝,她最「黏」阿嬤了。阿嬤還住在汐止老家時,她下班一定去陪老人家吃飯、聊天,才依依不捨地回家。
「現在阿嬤搬去大伯家住,大伯很嚴肅,子姪輩都怕他,只有琪琪不怕。」淑真說:「她可以跟大伯一起喝茶,一起寫毛筆字。」
阿嬤、大伯、大伯母都疼琪琪,所以她乾脆就住下來了。淑真夫婦要看女兒,還得到兄長家去,幸好住得近,走一走,散個步就到了。
假日,琪琪會幫忙做家事,拖地板、洗衣服、晾衣服、收衣服,也會下廚煎蛋、做三明治、泡咖啡,是「媽媽的好幫手」;而爸爸也常常看著女兒,笑得合不攏嘴,直說她是「我的開心果」。
閒暇,琪琪看電視、看漫畫,或抄寫佛經;資源回收日,就跟父母到社區的慈濟環保站當志工。她把自己的房間整理得乾淨整齊,很得父母的讚賞。
「琪琪的房間牆上,還貼了一張為推動『骨髓捐贈』拍的海報。」淑真說:「那時她才兩歲多,琪琪說,她對在臺大醫院住院、打針,還依稀有印象呢!」
「感恩有這個機緣,讓孩子得到千千萬萬人的祝福!」琪琪的父母由衷感恩。

【書摘二】自己種的
◎撰文‧陳美羿
週日上午,我到花蓮果菜市場買菜。大白菜一顆十元,我跟菜攤的老闆娘說要買兩顆;這才發現零錢包放在車上,身上只有千元大鈔,於是跟老闆娘說:「我先到對面買素料,找了零錢再拿給你。」
買好素料過來,老闆娘又裝了兩顆大白菜,我急著說:「我只買二十塊喔!」
「我知道,這兩顆比較小的送給你。」老闆娘笑著說:「自己種的。」
謝過老闆娘,我立刻打電給在臺北的媽媽,說我在花蓮用二十元買到四顆大白菜。
第二天是冬至,約了幾位志工來家裏吃火鍋,於是又到果菜市場採買。哇!好大的芋頭!我買了兩顆,並請賣芋頭的婦人幫我把芋頭皮削掉。
婦人削啊削,發現一個潰爛的小洞,她挖一挖,放在一旁說:「這個不好,你再挑一個。」
我說沒關係,壞的削掉,其他都是好的。婦人朝我笑一笑,自顧自地再挑一個,削好皮,三顆芋頭統統放進袋子,說:「那一顆送你,自己種的。」
提著芋頭去買茼蒿,又嫩綠又新鮮,顯然也是「自己種的」。
賣茼蒿的老太太也賣小黃瓜和大芥菜,我說要買兩斤茼蒿、一堆小黃瓜。
老太太秤好茼蒿後,來了一位抱著小狗的婦人,要買大芥菜。老太太一時手忙腳亂,拿了芥菜秤好後,才想到是我先來的,不斷地跟我道歉。
我說,沒關係啦!一邊幫她把碩大的芥菜裝進塑膠袋內。
「我的小黃瓜有的『曲痀』(閩南語「駝背」意),有的『大肚子』,你沒棄嫌。」老太太裝好一堆,又裝一堆說:「但是我沒噴農藥,很好吃,這一堆送給你,我自己種的。」
又送給我,又是自己種的。我感謝她,想到日本電影那個可愛的「佐賀阿嬤」,說:「小黃瓜長什麼樣子,切一切,還不都一樣。」
帶著滿滿的溫暖,回到前一天送我大白菜的菜攤,我跟老闆娘說:「剛才你還沒擺攤,我留著芹菜沒買,要跟你『交關』(閩南語「買」意)。」
老闆娘笑著秤好芹菜,又倒了半盆的小番茄說:「這是自己種的,有機的,很好吃,送給你。」
我受寵若驚,忙說:「多少錢?我買……」
「真的是自己種的,粗俗的東西,帶回去給孩子吃。」她硬塞給我。
晚上來了一屋子人,大家吃著熱騰騰的火鍋,我說:「白菜,送的;芋頭,送的;小黃瓜,送的;小番茄,也是人家送的。花蓮人,好熱情!」
「你跟人結好緣。」人群裏飄來一句話。
「可是我跟她們都不認識。」
「那是過去生結好緣。」
「過去生結好緣?」我咀嚼著。可是為什麼會兩天內接二連三讓我碰到呢?是「暗示」、「提醒」我什麼事嗎?
「自己種的。」質樸的、純真的花蓮鄉下老婦人,她們日曬雨淋,辛苦種出來的成果,那麼誠懇、無求地就給了陌生的我;可能也給了陌生的你、陌生的他。
多麼渴望自己也有一塊地,可以練習當農婦,如果有收成,我也會願意分享:「自己種的,有機的,送給您。」
沒有地嗎?突然,「慈濟大福田」浮現在腦海裏,何其肥沃豐美,又廣袤無涯的福田,只要願意,就能「耕者有其田」啊。
對!就這塊福田,我希望「種」出一點東西來,到時候,我也可以笑笑說:「有機的,送給您!」
 |
【慈濟道侶叢書 幸福系列】
紅塵詠歎 陳美羿著
歡迎隨喜助印索閱本書 郵政劃撥帳號:19905781
戶名:慈濟傳播人文基金會(請註明「加入慈濟道侶檀施會」)
每月一百元加入「慈濟道侶檀施會」,
每兩個月可獲贈一本最新出版叢書
洽詢專線:02-28989000分機11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