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佛心
今年的中秋節,近五百位國際慈濟人醫會成員回到花蓮,在一輪明月的見證下,分享深入苦難的行醫心得,切磋「醫病、醫人、醫心」之道。這樣的聚會已舉辦了十六屆,是慈心菩薩網的殊勝連結。
人生「八大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其中「病苦」最苦。為受病眾生拔苦予樂,是醫者崇高的職志。以非常的毅力堅守崗位,處處顧及病人利益,並且下鄉服務病患,則成就令人欽佩的人格典範。
慈濟遍布五大洲的人醫會,流傳諸多行醫美談。例如,巴拉圭的胡安‧梅沙醫師,自身罹患糖尿病多年,是洗腎病患,卻不顧身體勞累,帶領家族中其他醫師成員,到貧民區挨家挨戶義診。他也以「靜思語」來鼓勵人,同時不忘宣導環保回收,真可謂醫治身病也淨滌人心,得療癒真髓。
又如美國慈濟人醫會發揮螞蟻雄兵力量,將具備牙科、眼科、癌症篩檢能量的巡迴醫療車,開進偏遠地區,照顧政府難以顧及的弱勢族群。
在臺灣,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陳金城,在醫院啟業初期只有他一位神經外科醫師,曾有四年不敢離開醫院超過六公里遠,就怕超過呼叫器傳呼範圍,體貼鄉親在有急症時能找到醫師。如此慈悲的情懷,在慈濟醫療網中所在多有。
良醫幾分鐘到幾小時的付出,可能改寫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命運。在這次年會中,大陸知名媒體人白岩松受邀演講,以「近看是醫生、遠看是佛」勾勒理想醫者的形象,並分享親身經歷,說明良醫能夠安頓眾生身心,帶來鼓舞的力量。
約四十年前,白岩松的父親隻身從東北老家遠赴天津求醫,醫師檢查出他罹患癌症,不敢貿然告知病情,只是請他務必住院治療。父親不知病重,拿出車票給醫師看,說自己趕著要返家,之後偷偷離開醫院到火車站。醫師記住票面上的班次,上救護車趕往車站,及時廣播尋人,將父親接回治療。就醫兩年後,父親雖然病重往生,白岩松卻認為,那位到火車站找病人的醫師,讓父親和家屬倍感安心、克服對病痛的恐懼,是最成功的醫師。
近年來醫療環境變遷,醫病關係緊張,容易造成對立,在在考驗醫者的初心。「大醫王」不只是經文中的名相,而是可實踐的理想。人醫成員在每年中秋節期間的年會交流中再次體會,醫者如明月清輝,有無邊的慈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