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筆記——在暗夜,點亮燈
◎撰文.李素月
氣爆後的夜晚,王秀純打開家裏所有燈,
要讓鄉親看見光,知道有伴而心安……
發生氣爆!跑啊!大家快跑啊!」轟天巨響與強烈搖晃,很多人還弄不清怎麼回事,聽見里長焦急高聲呼喊著,爭先恐後沒命地逃跑。憶起當晚,家住災區、苓雅區英明里的慈濟志工王秀純,輕緩的語調中仍透露著眾人逃難的慌亂。
走入慈濟超過二十年,滿頭白髮的王秀純經歷臺塑氣爆、南亞火災、岡山大水等災難救助,使她有不少關懷經驗;這次雖然兒媳要她夫妻倆到屏東去避難,但身為慈濟人,她將心安住,選擇留下待命。
氣爆後的第一個夜晚,很多人不敢回家,社區裏一片死寂黑暗,平日節儉省電的秀純,特別打開家裏的燈,「我要讓附近鄉親看到燈光,讓他們知道有伴而覺得心安。」
患難見真情,展現許多人性的美:寂靜的巷子裏,老爺爺步履蹣跚,後面緊跟著一部休旅車,駕駛不忍心超越,打亮車燈耐心替爺爺照路,直到他平安回家才快速駛離。有人在子女催促下準備逃離,發現鄰居的冷氣著火,要子女先幫忙滅火;有人遺憾地說:「當天晚上,我若多拉一個人就多救回一條命。」
有人家財物被人趁亂偷走,卻善解地說:「沒關係,人平安就好,就當我欠他的!」租房子的年輕族群趕快換地方另起爐灶,繼續努力工作而不是等待受助……王秀純娓娓道出一則則動人的故事,人性本善於此展露無遺。
王秀純表示,災難過後,鄉親們好像回到早期純樸的農村生活,彼此相互關懷照應;慈濟志工來訪時,若有人不在,隔壁會主動出來招呼:「這家沒人,要不要留個話,回來我跟他講。」要不就說:「我去幫你們叫人。」
忙於賑災,王秀純每天一躺下去就睡著,隔天起來又像一條龍,她想這是因為長期「晨鐘起,薰法香」,體悟「靜寂清澄」的禪定力量;心沈澱下來,一切做過就放下,持續把福延續,將福慧足跡遍及每寸受災的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