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日 助人,生命的最高價值

8-23《農七月‧二十八》
【靜思小語】感恩、善解,平靜心靈;知足、包容,為眾付出。
平安,惜福精進
加薩走廊的武力衝突,至今已造成四百六十九名兒童喪生、三千多名兒童受傷,存活的孩子因長期動亂造成心理創傷;當地兩百多所學校遭毀損,其餘則收容著流離失所的居民,上學,成了奢望。
早會時間,上人以此提醒座中慈青,珍惜在平安社會中安心求學的機會,精進不放逸。「生活在平安的社會,資源充足,何其有福!知福就要惜福,更要感恩。」
上人感嘆,愈是富裕的國度,民眾心靈愈不滿足,總是「有一缺九」──有了「一」,還要求得「十」;有了「十」,就想再求九個「十」;有了「百」,還要得九個「百」……
社會風氣崇尚享受,年輕人容易產生「不滿足」的心態,無法提起感恩心;不知足、不感恩,更難以啟發愛心為別人付出。上人勉眾:「凡事感恩、善解,心靈就能維持平靜;時時知足、包容,就能啟發愛心、為人群付出。助人的心願圓滿了,就是生命的最高價值。」
無求,心懷感恩
中國民政部官員來訪,讚譽慈濟人受上人德行感召,在全球各地無私付出。
「我不曾離開臺灣,會有這麼多海外人士願意投入慈濟,是因為人人本具善心,而能發自內心真誠付出。」
上人舉例,今年三月馬來西亞航空一架班機失蹤後,馬國與北京慈濟人立即投入人道關懷工作、貼身陪伴膚慰家屬。又如七月二十三日澎湖空難發生後,澎湖慈濟人分頭到醫院、殯儀館協助;高雄慈濟人也動員到小港機場,陪伴焦急慌亂的家屬,安定他們的心。兩地慈濟人合和互協,一路陪伴,直到傷患、罹難者陸續送回居住地,仍有當地慈濟人接力關懷與幫忙。緊接著發生高雄氣爆,慈濟人展開「安心關懷」行動,迄今未止……
「慈濟成立近五十年,志工出於一分真誠之心,長年累月培養救助苦難的默契;一旦災難發生,人人都是自動自發,發揮同理心膚慰苦難。」上人表示,這分「苦人之苦、付出無所求還要道感恩」的心懷,就是菩薩心。
「人間是菩薩道場,要感恩苦難人示現,讓我們體會人生無常;見苦知福,更要以『誠』與『情』──發自內心的誠懇,菩薩的覺有情,精進付出。」
上人說明,菩薩的「覺有情」就是覺悟的長情——覺悟眾生平等,視天下眾生為己親,真誠給予幫助,這就是佛法所說「慈悲等觀」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