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 心「淨」自然涼
7.3《農六月‧初十》
【靜思小語】身體適應自然環境,心靈回歸真如境界。人與人互動圓融,氣氛和樂,就是最好的空調。
善緣接力
十九歲受髓者家住臺中,在臺北的醫院治療期間,由慈濟北區骨髓捐贈關懷團隊陪伴,返家後由臺中團隊接力協助。雖然後來往生,志工進一步了解受髓者家境有困難,列為照顧戶,長期關懷。
受髓者的母親由志工陪同前來,發願成為慈濟志工。上人勸慰傷心的媽媽:「雖然很不捨,但是做父母的很盡心,醫療團隊也很盡力,慈濟人也一路支援。我們為孩子祝福,讓他隨著因緣而去。你能發願投入慈濟,為社會大眾付出,就是化小愛為大愛!」
同行的捐髓者林雅玲,曾擔任地區醫院行政副院長,去年底接到配對成功的通知,也更徹底了解骨髓幹細胞捐贈的細節,並非只是雙方簡單的贈予與接受,而是要集合諸多因緣、歷經繁複細節才能成就。
捐贈作業不只跨區甚至跨國,要耐心、耐受挫折才能承擔這件工作,骨髓幹細胞捐贈中心、關懷小組志工以及慈院醫護人員,付出了無數心血;志工出錢、出力、出時間,即使辛苦也歡喜自在。
上人表示,建立骨髓資料庫,確實歷經非常艱鉅的過程,「捐受髓者配對相符不容易,有時候配對上了,卻聯絡不上捐贈者,因為攸關人命,慈濟人還是鍥而不捨,用盡辦法尋人、勸捐,很感恩他們發自內心助人,不退縮!」
以愛深耕
媒體及藝文界人士來訪,肯定慈濟海內外的慈善工作;上人表示,慈濟是臺灣人的善心所成就,這股愛的力量不只顧守臺灣,也跨越國際,發揮人道精神,「慈濟能夠在全球發揮愛與善,是大眾用心、用力所致。」
上人說,慈濟人付出無所求,認定是對的事情,無論如何困難,都會堅持達成,這分信念很扎實。
「將愛深植人心,才能使社會穩定、祥和。傳統的優良道德精神不能消失,這是維持臺灣最美的一股力量;很期待媒體以傳播的力量,重建倫理觀念,展現人性之美。」
稍後與大愛臺新聞部中部中心主管同仁談話,上人叮嚀,新聞媒體工作者為社會大眾作耳目,但不是引起爭端,而是啟發愛心,多報導社會溫馨事,讓觀眾看見生命的價值。
以「和」供養
來到南投聯絡處,志工於聯誼會中,發願以「和」供養上人。
上人說:「我別無所求,只求慈濟人能合心、和氣、互愛而協力,才能應社會所需,在五濁惡世傳佛法,走入人群淨化人心。」
談及方才志工發現會客室空調失靈,怕師父太熱,於是要求管控「入場」人數。上人表示,精舍沒有空調,所以很習慣沒有冷氣的環境;「只要人人有愛、互動圓融,和樂的氣氛,就是最好的空調。身體要適應自然環境,心靈也要歸向最為自然的真如境界。」
上人叮嚀慈濟人持續精進,「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為說法」,心量寬大,在遇到困難、受到障礙時,仍然堅定道心,以救助天下苦難人為目標而努力。與人互動時聲色柔和,用柔和而堅韌的「軟實力」度化眾生。守護身、口、意,發大誓願,長時修、無間修、無餘修、尊重修。
「在《法華經.法師品》,佛陀教導奉行教法、承擔責任;〈安樂行品〉則教導持經者入群弘法,也要經得起考驗。過去所造的業因、業力已成,無法消除;現在把握機會行善,為未來積福,更要自我警惕,明辨是非,不該做的事不做,防非止惡,預防再造惡業因、結惡緣。」
南投第一顆慈濟種子徐瑞宏師兄,進入慈濟四十餘年。當時師兄到花蓮,精舍的建築只有大殿,常住就在其中起居生活、禮佛課誦,慈濟功德會的辦公室也在大殿裏。師兄將慈濟理念帶回埔里,不斷接引出人間菩薩。
「早期南投慈濟人發放,由幾位男眾菩薩,將生活物資用吉普車運載到山上送給照顧戶,女眾的委員菩薩也是綿綿不絕湧現。九二一大地震以後,南投與慈濟的因緣結得更深,把國際間愛的能量、全臺慈濟志工人力匯聚到中部災區,從急難救助到中長期援助。」
九二一地震後,慈濟認養南投縣三十三所學校的希望工程,慈濟人輪梯投入當工地志工,讓師生在安全穩固而莊嚴的新校舍中上課,也接引出一群教職員投入慈濟。
「期望南投慈濟人延續大愛,提起佛心師志,為地方、為臺灣、為天下而擔負起責任。」上人期勉眾人重新帶動「竹筒歲月」的精神,呼喚人人日日發善念,長長久久不間斷,凝聚起強盛的善心力,淨化五濁惡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