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報告出爐
◎陳賜生(臺中慈濟醫院病理科主任)
前些日子,我參與醫院提供給院內五十歲以上的主管VIP健康檢查,當日上午安排一系列檢查,下午是各科會診。會診之前,我收到了一份初步檢查報告──胸腔左下葉有一個二點二公分的病灶。
當下我非常緊張,立刻去找放射科醫師討論,卻無法得到確切的答案,但他們還是懷疑有惡性腫瘤的可能。我詢問,是不是要趕緊做切片檢查來確定診斷?放射科醫師說,它的位置有點深,旁有大血管,切片有點困難,建議萬一是腫瘤,且接近肋膜,得趕快處理,不然侵犯到肋膜,就更難治療了。
聞言,我的心情盪到谷底,人生彷彿從彩色變黑白。回到辦公室,我若無其事地告訴另一位同事:「我年紀大了,可能沒辦法再做太久,也許要另外找醫師來跟你一起工作了。」
後來,胸腔內科醫師經過討論,建議我先吃兩個星期的抗生素,兩週後再去複檢。我聽取建議,不過心情還是很差,整天都在想這件事情,做任何事也都失去了衝勁。
經過兩天的沈澱,我覺得再這樣下去不行,應該要正常工作且持續運動。我去跑步、騎腳踏車、爬山……兩週過後,心情還是沒準備好,又拖了一個星期,直到整顆心安定下來,並想好各方面的因應之道,才去接受檢查。
當檢查結果一出來,放射科主任跟我說:「恭喜你,不見了。」我真的有一種重生的感覺。
這次的經驗,讓我很深刻體會到,平常和病人接觸時,往往只看了病,卻沒注意到病人的心情。當自己差一點成為病人,才知道那種心情是非常難以形容。
現在,我天天在實驗室診斷惡性腫瘤,特別是肺癌或是難治的疾病時,都特別能體會病人的感受;而若能把治療病人當作是在醫療自己,我想一定會做得更好。
(林怡利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