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三人
◎顏惠美(花蓮慈濟醫院志工)
八年前,我們就開始關懷這個家庭了。那時,媽媽剛生下孩子不到一年,因癌末住進心蓮病房。媽媽往生後,爸爸說他真的很想死掉。我們前往居家關懷,並提供生活補助,讓他覺得自己還有義務要養活孩子。
後來,爸爸找到了工作,很認真地想把孩子扶養長大。那個工作很辛苦、很累,他常常感覺頭痛,就到藥房買止痛藥來吃,沒想到卻藥物成癮,使得工作無法持續,經濟再度陷入困境,也無法請保母繼續帶孩子,只好交由老母親幫忙照顧。
志工帶他到慈院就醫,看了精神科、腸胃科、中醫科,協助他戒掉藥物成癮的問題。然而這段期間,他說整個頭都暈暈的,騎摩托車也會跌倒,一直盜汗,還是沒辦法工作。志工提醒他,醫師開的藥一定要準時吃,也要照常去讓中醫針灸。
一個兒子這個樣子、一個孫子嗷嗷待哺,老母親經常愁苦著臉。志工鼓勵老母親:「有空可以在社區做資源回收,變賣一點錢貼補家用,或者來慈濟環保站做志工,才不會整天都在擔憂兒孫,兒子的病會好、孫子早晚會長大。」
就這樣,長年來志工不斷鼓勵、陪伴這個家庭。兩個月前,我們再度去訪視時,已經上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一見到志工們就上前擁抱,爸爸笑笑說:「我這個孩子像是你們慈濟的孩子,跟你們這麼親。」
問爸爸近況如何?他說,找到新工作了,就是掃村子所有的地。「我每天都去掃,人家教我不用那麼認真,偶爾偷閒休息啦!我說:『我不要,我掃得很快樂。』汗一直流,我覺得很輕鬆,你們看,我變胖了,對不對?」
他賺到第一個月薪水,就到靜思精舍去繳善款,「好不容易賺到錢了,我要捐一千塊。」老母親也常投零錢到竹筒,她說:「不多啦!我都一塊錢、五塊錢這樣投,存了很久才只有一百多塊。」我安慰她,小錢匯聚一起,同樣也可以幫助很多人。
那天,老母親還特地帶我們去看香蕉樹,「你們看喔!樹媽媽雖然已經枯萎了、乾乾的,她還是在保護這一串香蕉,等到這一串香蕉熟了,樹媽媽才會真的倒下去,我就是這樣在陪伴兒孫,讓他們有人依靠。」
這一趟家訪,看到孩子上小學了,爸爸健康了,老母親也安心了。快樂取代了他們臉上的憂愁,我們也替他們感到歡欣。
(許竹宜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