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2〕我母親,一個勤儉、可靠、巧思的女人
◎曾漢民
從小到大斷斷續續聽過母親訴說從前的故事,我聽了不下N遍。她是個平凡的人,在她那個時代像她這樣的故事很多,但平凡沒什麼不好。
母親的娘家環境較好,她的祖父賺了錢買地,後來成為地主;因此,我外公從師範學校畢業後,繼承了大筆家業,不需要去教書。
父母的婚姻不是自由戀愛,我猜母親突然嫁到夫家,環境比較刻苦節儉,這帶給她很大衝擊。她雖然不是很會花錢,可是一時間要變得節儉,這很不容易;特別是父親後來一直念書,既無法賺錢養家,公費生的零用錢也有限,母親凡事仰仗我們的曾祖父,只能向長輩伸手。此外,她必須留在鹿港照顧老小一家,每天煮飯、洗衣、打掃,還養過豬,命運就像王寶釧苦守寒窯,等待夫婿功成名就。
以前的女人「妻以夫為貴」,先生後來發達了,人家才會提起這背後的妻子。母親從優渥的環境出身又接受日本教育,很多人都會看見她溫柔順服的個性,可是我注意到的卻是——她是個對前途比較有規畫的人。
從鹿港老家搬到臺北,母親就懂得向人借錢或標會,帶著我們一家人從小房子換成大房子,她慢慢存錢、還錢,可以說是個「起家」的女人,那是十分辛苦的歷程。
身在那個年代,我母親的故事依然平凡;而假如應該有這本書的話,我認為重點應該講出那一代人的精神特質。
我覺得母親是個非常可靠、值得信賴的人。外祖父很信任她,他讓還是小學生的女兒去通知收租,這在一萬人當中可能找不到一個;這也形成母親一個重要的信念,並教育我們子女要做個可靠、值得信賴的人。
母親愛我們,但不是寵愛。我們每個孩子從小幫忙家裏做事,像我十幾歲時,家裏的地板都是我在打蠟。以前的地板是泥地,後來才鋪地磚,當時打的蠟叫做天工蠟,那很難打,每週只要洗完地就要打蠟。那時沒有打蠟機,我只能蹲在地上慢慢擦。
記得美國華裔前勞工部長趙小蘭女士,她們家六姊妹都很會念書。她說,父親要求她們每當家有訪客,一定要親自接待。父親既要女兒們能做最好的事,也要能做卑微的事。孔子不也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母親也這樣教育我們,將生活中的小事做好,這是很可貴的。
「我們家的孩子被教育出來就是要認真、會做事!」我的姊姊經常這麼說。這是父母的理念,也是家庭教育的結果,我們很感激父母給予我們這麼重要的教育。
母親不只勤勞、可靠,更是極具巧思的人,以現代話講叫做「創造力」。我們小時候所穿的衣服,經常是她取一些碎布巧手縫製而成,奇怪的是,完全看不出是碎布組合;家裏有一些木頭擺飾,也是她從木材場撿回人家不要的樹根洗淨而來。我們常笑她有「黑土變黃金」的獨特本事!
要是母親經商,應會出類拔萃;但相反地,她以家庭為重,一生吃苦耐勞、不求奢華,身上沒有像樣的珠寶飾品可穿戴,也不以為意。當我年事益長,益相信她的內在光輝,所帶給我們子女的尊敬與驕傲,這遠遠勝過那些身外之物。
又如父親熱愛閱讀,他買了很多書,所以我從小在書堆中長大,坐擁文星叢書、中外史地、心理叢書,也看很多武俠小說,涉獵很廣。這也是後來考大學選填志願時,我認為除了步上父親的行醫之路,人生還有很多選擇。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在五十歲以前會影響孩子的觀念,而在一個社會裏,如果那些三十到五十歲的成年人觀念偏頗的話,將會造成嚴重的問題。我們很幸運能擁有這樣的父母,所以我們會去模仿,那才是值得寫下的。
父親輕微中風過兩次,根據核磁共振檢查結果並不是很典型;他的腳比較沒有力氣,主要是腰椎神經壓迫導致,到了最近三年,體力才真正退化。就平均壽命來說,男性大約七十六歲,父親的身體可以說過度使用超過十幾年,可是他從年輕到現在,字體始終工整漂亮,很少人到了九十歲還可以寫字這麼好看!
父親儘管高齡,同時具有醫師與病患雙重身分,卻不減他對醫療新知的追求樂趣。他選擇留在花蓮以維持過去一貫的生活,鎮日不離病人、醫療新知、醫學會議等,這讓他感到滿足,比退休享福、含飴弄孫有趣多了!至於母親一向順著父親,夫唱婦隨。父母至今仍受到證嚴上人和慈濟人的照顧,那是他們晚年最幸福的事!
(本文作者為臺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