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素食挑戰
睿佳滿一周歲後,食量明顯比以前少了。因為了解孩子一歲前的成長速度最快,到了一、兩歲期間,體重增加會開始放慢,所以我有心理準備睿佳的飲食模式會因此有所改變。
曾帶孩子做體檢的家長都知道,醫師或護理人員每次都會為孩子測量體重與身高,並參考世界衛生組織的兒童成長曲線圖,為家長講解其中的意義。
兒童成長曲線圖,分別有男孩和女孩的身高、體重和頭圍,三項生長指標的百分位圖,圖中都有五條曲線,曲線的尾端寫了幾個數字——三、十五、五十、八十五與九十七百分位。
睿佳一歲的時候,體重正好落在兒童成長曲線圖的第八十五百分位,這說明與相同性別、年齡的孩子做比較時,睿佳比百分之八十五的孩子重,比百分之十五的孩子輕。
可惜,還是有家長主觀地認為,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起來是偏瘦的,因而認定孩子吃得不夠,每天「努力」地餵食,恨不得孩子一夜之間長胖。
記得當時帶著睿佳與親友聚會,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便是:「睿佳瘦了,出生時的她胖嘟嘟的。」顯然的,他們是跟寶寶時期的睿佳做比較。於是,有人又會接著說:「吃素的孩子就是這樣瘦瘦的,那麼小的孩子不能吃肉,怪可憐的!」
聽了各種說法,我都微笑說:「是長高了。」估計是遺傳了我的基因,我的身高是一百七十五公分,而睿佳兩歲時就長到九十公分。
值得一提的是,睿佳從誕生到現在,因生病而看醫師的次數,屈指可數,就算生病了,也能在短短一、兩天內復原,連小兒科醫師都豎起拇指說她身體好。
這一路來,我們透過生長曲線圖,了解女兒的成長與營養狀況,沒有必要跟他人做比較,更不必因「吃素不長肉」這類的話,而感到困擾!
避免熱量不足
熱量攝取,對吃素的幼兒來說非常重要,他們的胃很小,要是吃不夠,就會有熱量攝取不足的危險。
另外,活躍幼兒的日常飲食要是含有過量的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食品,同樣有可能造成熱量攝取不足。只有攝取充足的熱量後,吃進去的蛋白質才會被用來製造身體重要的細胞組織。
照顧者要找出營養豐富的食物,並讓學步兒少量多餐地吃。例如準備煎餅時,我會在全麥麵粉或蕎麥粉內加入強化豆奶而不是白開水,這樣做不僅提升煎餅的蛋白質含量,也增加了煎餅的熱量。
睿佳每天都會吃三次點心。奶昔,是我經常為她準備的點心。在打牛油果奶昔時,我也同樣加入了強化豆奶或豆腐。不到五分鐘,睿佳就能用吸管把一小杯的牛油果奶昔喝光,喝進了她所需要的熱量、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
早餐的麵包,點心時間吃的煎餅,我也會塗上堅果醬、花生醬,以增加熱量攝取,但這不適合對堅果過敏的孩子。吃早餐麥片的話,也會以強化豆奶搭配。
豆腐、豆奶、堅果醬、牛油果、葡萄乾、無花果等,以及用強化豆奶準備西式濃湯,都是睿佳常吃的食物。
我沒有讓她喝其他的植物奶,如燕麥奶、米奶、杏仁奶等,因為對幼兒來說,這些飲料的熱量和蛋白質含量都偏低,因此我只選擇強化豆奶。
當時,我依然選擇為一歲的睿佳哺乳,並注意維生素B12和Omega-3脂肪酸DHA的補充。
拒絕低脂肪飲食
有的家長認為脂肪不好,在知道睿佳的飲食不含蔬菜沙拉或未經煮熟的蔬菜,都感到驚訝。
幼兒需要脂肪,要是缺乏脂肪,發育很難不被影響!睿佳每日所吃的蔬菜,我都用適量的油炒一炒,而不是蒸蔬菜或水煮蔬菜。
煮熟以後的蔬菜,能吃下更多的量;準備過程中加入的油,也能幫助身體吸收脂溶性維生素。此外,烘蛋糕時,我也會加入適量的橄欖油,讓睿佳當點心吃。
儘管脂肪對幼兒重要,卻不意味著可以餵食幼兒油炸和高脂肪的食物;橄欖油、亞麻籽油、堅果醬、牛油果等都是適合的脂肪來源,不只讓幼兒解除飢餓,也能讓他們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好智力。
但切記,不要直接餵食學步兒整顆堅果和種子,因為這有可能導致窒息 !
大約兩歲以後,我才開始讓睿佳吃整顆的堅果,如開心果、核桃、腰果等。每次吃,我都會在一旁觀察,引導她咬碎後再吞下。像花生,我都用來煮湯或甜品,煮軟以後再讓她吃。這些都是好脂肪的來源,沒有拒絕的理由。
提供多樣化食物
跟許多幼兒不同的地方是,睿佳並沒有每餐吃粥。
常有媽媽關心地問我:「煮什麼粥給孩子吃?」當我回答女兒不常吃粥時,她們都瞪大眼睛說:「這個年齡不是都要吃粥嗎?」
睿佳自小就嘗盡豐富的主食類食物,每天的飲食餐單都不一樣。
早餐是簡單的麵包、番薯(黃、橙、紫色番薯)、全麥饅頭、全麥包點等。
午餐則吃麵食,與蔬菜和豆類做搭配,如:義大利細麵條、英文字母麵、通心粉、烏冬麵、河粉、全麥麵線、豆簽、糙米米粉等。
一開始,我把麵條煮得比較軟,切成合適的大小後,再讓她吃。偶爾我也會為她準備西餐,並將馬鈴薯作為主食。
至於晚餐,我為她準備白米粥或小米粥(同樣與蔬菜和豆類做搭配)。
在睿佳大約七、八個月大時,我用白米熬成粥餵她吃;接著,逐漸煮成「軟飯」;在她十一個月左右,就開始跟著大人吃米飯了(加點湯汁容易送飯)。
餵食經驗分享
一、不行賄、不威脅
一到兩歲期間的幼兒,除了食量減少外,有的會開始挑食。睿佳也不例外,上星期吃西蘭花還吃得津津有味,這星期可能一口都不肯吃。
對於這變幻無常的飲食習慣,我抱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態度。
我不用行賄(如:只要你吃完這碗飯,就讓你吃雪糕)或者威脅(如:要是不吃光的話,待會兒不能看電視)的手法,強迫孩子吃飯;只負責準備營養豐富的食物,「吃不吃」和「吃多少」的責任則交給睿佳。
我也不會在碗裏放入過多的食物,每種食物只放一點,再逐漸增加分量,直到她表示不想吃為止。
二、新食物,嘗一口
對於未嘗過的食物,我都堅持要她嘗試一口。
每個人對食物的喜好不同,我們絕對尊重孩子對食物的喜好,但不支持不願意嘗試新食物的態度,因此苦瓜、辣椒、羊角豆(秋葵)等食物,睿佳很小就嘗過。
每一餐我都會準備兩種她喜歡吃的食物,其餘的才有可能是新食物。
例如,她本來很抗拒吃黑木耳,我就在黑木耳裏加入了她最愛的蘑菇。吃黑木耳時,我們會湊近她的耳朵旁,讓她聽聽咀嚼黑木耳時發出的喀嚓、喀嚓的聲音。
她覺得有趣,就願意嘗試一小塊。從此之後,便不抗拒這道食物。
三、不管吃多吃少
有一段日子,睿佳時而吃得很少,隔個一、兩天,胃口又突然大開,吃得很好。
她吃得少的那些天,我讓她吃她最愛的牛油果、蘑菇番茄義大利麵,還有胡蘿蔔鬆糕、水煮鷹嘴豆、豆腐、葡萄乾,並喝上兩杯強化豆奶。其餘的,她幾乎不吃!
遇到她胃口大開時,吃完半碗飯(她向來的飯量)以後,她對我說:「媽媽,我還吃不飽,我還想再吃。」這個時候,我就再為她添一點飯菜。
我認為,吃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肚子餓,就會吃;飽了,就不吃。我們的責任並非強迫他們吃下要求的量,而是為他們準備多樣化、有營養的食物。
吃飯時,我儘量不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否則,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會感到很挫折,飯桌上也常會吵吵鬧鬧,這是不必要的。
常有人一廂情願認為孩子需要吃多一點,實際上孩子根本沒有辦法吃下父母為他們準備的食物。
因為幼兒的胃很小,一次只能吃下少量的食物,於是我每天為睿佳準備三餐加三個點心,而不是一天吃三大餐。對照顧者而言,這確實是一項不小的挑戰,我就親自經歷過這段不容易的日子。
四、只管營養豐富
有的人會依照孩子的喜愛而準備食物,舉個例子,我發現某小朋友每天都是吃同樣的食物當午餐,主要原因是照顧者能確保自己不用費勁,就能讓孩子把食物吃光。
這樣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卻限制了孩子嘗試其他食物的機會。
每一口食物都是把營養吃進去的寶貴機會,我每天都製作各種不同營養的點心,如牛油果奶昔、番茄豆腐巴西里湯、蒸番薯、水煮鷹嘴豆、蒸生淮山淋上自製蘋果醬、紅豆甜湯、蘑菇豆腐湯、胡蘿蔔鬆糕、豆腐芒果醬等。
如此一來,蔬菜、水果、豆類等食物就一點一點地進入了睿佳的肚子裏。有時候,我也會給她製造一些驚喜,比如把多種不同顏色的水果切好,放入冰塊盒裏,讓她隨意選擇自己愛吃的水果吃,或者把水果加在蒟蒻裏。
建立用餐好習慣
當身邊所有人都告訴我,嬰兒什麼都不懂,只懂吃、喝、大小便和睡覺時,我就開始為睿佳朗讀嬰幼兒繪本,做菜和吃飯時間則對著在嬰兒背巾裏的她,聊食物名稱、味道、吃下去的口感等。
兩歲半的睿佳,跟我上菜市場時,就能對菜販清晰地說:「我要蘆筍、玉米和蘑菇。」
除了能夠正確道出多種食物的名稱,分辨出鹽、糖、醬青等調味料,她也會幫忙洗菜、揀菜葉,更能自信地拿著鍋鏟幫忙翻炒。
也許是因為每天幫忙做菜,品嘗多種不同的食物,也許是因為我們營造的吃飯氣氛良好,也許是因為她有選擇「吃不吃,吃多少」的自由,用餐時間對睿佳來說,是充滿期待的!
我不時在餐館看到年輕一代的家長,用平板電腦或手機撥著動畫片,一邊把食物送進孩子的嘴裏。
身為一名母親,我明白、也能感受家長這樣做的原因何在,但這是一種壞習慣,而改掉壞習慣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它比建立好習慣更加艱難。
睿佳從來不曾以玩具、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來「配飯」吃,也不會把飯菜含在嘴裏不吞下去,更不會花一個小時吃飯。我不走這樣的捷徑。
記得睿佳一歲不到時,還沒學會說話,做飯時間稍微晚了一些,她便用手不停指著廚房,推著我進廚房的爐子前,要我做飯給她吃!那樣的畫面真的很逗趣。如今的她,字字句句清楚說:「媽媽,要是你不煮飯的話,我肚子餓該吃什麼好呢?」
正是。如果孩子肚子餓,怎麼會不吃飯呢?
不挑食,繪本貢獻大
前來做營養諮詢的家長,雙眉緊鎖,一副愁容地說:「孩子不愛吃菜,怎麼辦?」我們提供的建議一般都是:「家長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好榜樣」、「在孩子的面前吃菜」、「讓孩子參與食物的準備」、「耐心引導孩子吃」等。
有的家長表示願意嘗試,有的則當場說:「營養師只會紙上談兵。你們不知道孩子的本事,他們能夠用舌頭,把細到大人都看不見的蔬菜,給『挑』出來!」
我半點都不質疑孩子挑食的程度。茹素的孩子包括睿佳,偶爾也抗拒吃一些蔬菜,特別是她三歲左右的時候。
有一天中午,我把香噴噴的南瓜粥端到餐桌上,睿佳看了一眼說:「媽媽,我不喜歡吃南瓜。」隔天,我煮了番茄,她又對我說:「媽媽,我實在不喜歡番茄,我可以不吃嗎?」
我除了把給其他家長的建議,落實在自己的生活中,還多了一個「神祕小幫手」——繪本!
我愛書,愛閱讀,更愛朗讀!睿佳不足三歲,我就為她朗讀了許多繪本,當中有不少跟食物有關,如《愛吃青菜的鱷魚》、《蔬菜運動會》、《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誰來吃午餐》等。
記得有一次為睿佳準備豌豆,她用堅定的語氣表示不吃。我把豌豆收起來,當天說故事時間,為她讀了一本繪本《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她聽完以後,竟然問我:「媽媽,蘿拉(書中的主角)吃的豌豆,跟剛才你給我吃的一樣嗎?」
後來,我在炒飯裏再加豌豆,她終於放了一粒進嘴裏,不過她並不喜歡;倒是豌豆濃湯,她願意喝一些。我們不強迫或逼她吞下去,有營養的食物很多,沒有什麼是非吃不可的!
睿佳很愛看《誰來吃午餐》,每次為她念這本書,我們都會來一段角色扮演。書中的小女孩不吃媽媽為她準備的午餐,所以大熊、大野狼和鱷魚都前來把她的食物吃光。
結果,因為午餐沒吃,小女孩肚子餓得咕嚕咕嚕響,晚餐時間一到,她不需媽媽催促,就連忙跑向餐桌用餐!睿佳看了後,總會好好吃飯。這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有一次,睿佳吃飯吃到一半就離開飯桌。我認為三歲的她,應該要學習餐桌禮儀,不應該吃一口,跑到桌子底下看書或玩耍,接著又跑回來舀一湯匙,放入嘴裏。
於是,靈機一動對她說:「睿佳的肚子正傷腦筋地說,哎呀,我還沒有吃飽,小姊姊就離開飯桌了。」睿佳竟止住腳步,轉過頭問我:「媽媽,肚子還說什麼呀?」
「喔,你沒聽見嗎?肚子說,它沒吃飽,還要吃一口飯。」
她坐著舀了一湯匙的飯送入口,然後問:「現在肚子還說話呀?」
我俯下身,把耳朵往她肚皮上貼,然後表示:「肚子說,小姊姊吃飯跑來又跑去,弄得我好不舒服!」
這樣的對話,讓睿佳安靜坐著把盤子上的食物,一點一點吃光了。
當然,這一招並非每次都成功!玩了幾次後,當我說:「佳佳肚子又開始說話了!」睿佳竟然有了對策:「我的頭腦說,一直坐在飯桌前吃飯很無聊,吃一口飯做一件事,才好玩!」她的反應,教我哭笑不得。
我告訴外子,他開玩笑地說:「你就是為她念太多書了,所以你的策略輕易就被她破解!」
《Green Eggs and Ham》是我和睿佳每次看都呵呵笑的英語繪本。書中的主角山姆,邀請看起來嚴肅、不太友善的大貓,吃綠色的雞蛋和火腿,不過對方堅定表示自己不愛吃。
山姆非但沒有輕言放棄,反而笑嘻嘻地用各種方法,試圖打動大貓吃這道食物。大貓最終抵不過山姆,願意嘗試一口,更喜歡上綠色的雞蛋和火腿。
閱讀應該是享受的,不應該有其他的「企圖」。我沒有利用繪本對孩子說教,只用單純的心,重複讀一本繪本,意想不到的收穫,卻隨之而來。
《Green Eggs and Ham》讓我慢慢思索,面對挑戰時(包括孩子挑食問題),不管最後成功與否,其實可以選擇帶著正面的態度「應戰」,就如書中的主角那樣。
孩子的吃飯問題,是照顧者每天要面對的;就如鄰居婆婆對我說,孫子吃一頓飯要花二到三個小時,食物一直含在嘴裏,大人不打罵,孫子就不吞下去,餵飯變成她最費事費時的「工作」!
身為雙薪家庭的父母,耐心和耐性估計被壓力磨得消失無影了,餐桌上要是碰到「不能好好吃飯」的孩子,那些沒有一板在手的,難免要上演打罵、威脅的戲碼,最後習慣就成自然!
我和外子小的時候,吃飯就是爸爸下班回家,一家人坐下來共同用餐的美好時光。
長大有了自己的家庭後,我跟外子依然保持這些好習慣。如果用餐時間結束,而睿佳又不好好吃飯,我就把飯菜收到冰箱;當她肚子餓時,再為她弄熱食物。盡了本分後,我就順其自然。
兩歲以上幼兒一週建議菜單
早餐
|
點心
|
午餐
|
點心
|
晚餐
|
南瓜饅頭
高鈣豆奶
|
香蕉
|
蕎麥拌麵
沙拉(鷹嘴豆、小番茄、剁碎核桃、橙汁)
南瓜玉米湯
|
米餅
牛油果豆奶奶昔
|
米飯
西蘭花炒小玉米、新鮮蘑菇片
帝皇苗(皇宮菜)炒薑片、枸杞子
花生蓮藕湯
|
麥片加高鈣豆奶
香蕉
亞麻籽粉
|
蘋果
|
番茄飯
蔬菜串:烤橙番薯、黃梨(鳳梨)、綠燈籠椒豆乾
胡蘿蔔濃湯
|
白果腐竹薏米甜湯
|
米飯
四季豆炒蘆筍、西蘭花、腰果
蒸豆腐(加黃梨、黃瓜粒,淋點酸甜醬)
炒杏鮑菇
|
全麥麵包(塗堅果醬或果醬)
高鈣豆奶
|
木瓜
|
麵湯(字母麵條、日式豆腐、玉米粒、胡蘿蔔粒、豌豆)
|
披薩
橙汁
|
米飯
水煮橙色扁豆(加番茄、黃薑粉)
蓮藕餅、奶油白菜
|
亞麻籽煎餅(塗花生醬或草莓醬)
高鈣豆奶
|
番石榴
|
義大利麵(加蘑菇片、西蘭花、松子、牛油果片)
南瓜豆腐濃湯
|
玉米餅
木瓜豆奶奶昔
|
米飯
馬鈴薯菠菜餅
玉米胡蘿蔔湯
炒茄子(少許BBQ醬)
|
蔬菜包
高鈣豆奶
|
蜜瓜
|
麵線湯 (加菠菜、金針菇、豆腐)
|
通心粉沙拉(葡萄乾、芒果粒、草莓、蘋果等)
|
米飯
腐竹、胡蘿蔔絲、豆乾炒粉絲
炒芥蘭菜
黑豆湯
|
全麥餅乾(塗堅果醬)
高鈣豆奶
|
橙
|
炒米粉(胡蘿蔔絲、蘆筍、紅燈籠椒、豆乾、小菜心、冬菇片)
味噌湯(加番茄、巴西里、紫菜)
|
紅豆紫黑米龍眼乾粥
|
南瓜糙米粥
蔬菜卷(金針菇、鴻禧菇、黑木耳、西芹絲、黃瓜絲、豆乾、胡蘿蔔絲)
蒸豆腐(淋豌豆泥)
|
印度烤餅(沾豆泥)
高鈣豆奶
|
火龍果
|
豆腐蔬菜素漢堡
薯條
新鮮蘑菇湯
|
葡萄乾鬆糕
巧克力米奶
|
素雞飯(腐竹、黃瓜片)
蔬菜湯(西洋菜、胡蘿蔔、玉米、冬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