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日 打開心靈繩索
◆5‧16《農四月‧二十六》
【靜思小語】愛欲如綑綁心靈的繩索,愈執著纏縛愈緊;打開心胸,付出助人,心靈開闊歡喜。
提升心靈力量
佛陀在世時,有一天波斯匿王來見。佛陀見波斯匿王渾身沙土,關心詢問:「您是做了什麼粗重工作,看起來很疲倦的樣子?」
大王回答:「在我的國家裏,有一位巨富摩訶南往生了,他的財產沒有人可以繼承,所以納入國庫,我是去點收他的財產。」
佛陀不解:「這麼有錢的人,怎麼會沒有親人?」
波斯匿王回答:「他雖然很有錢,個性卻很慳貪,平常捨不得吃好的東西,穿的也都是補丁的衣服;父母無法得到他的奉養,只好投親靠友;妻、子無法忍受他的苛薄,也都各自散去。落得年老時不僅孤單老病,往生後也沒有人願意為他處理後事,只好由國家出面。」
波斯匿王說,剛才打開他的藏寶庫,發現裏面有很多值錢的珠寶。他請教佛陀:「他有這麼多財產,但一輩子都沒有享用到。那他的來世將如何?」
佛陀回答:「摩訶南對父母不孝、對妻子苛薄,慳貪不肯布施、空有財物,是富中之貧;來世將墮落三惡道。」
晨語時間,上人以這則佛典故事教勉眾人,無明愛欲如綑綁心靈的繩索,愈是執著就纏縛愈緊;摩訶南執著於積聚財富而不願布施,雖是國中巨富,卻是「富中之貧」,空有財物而沒有善加運用,更是「貧中之貧」。
「富者易有貢高、傲慢心態,要引導他們了解『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藉由親手布施,降伏慢心、培養慈悲心;貧者易生自卑、自棄之念,要帶動他們提升心靈力量,知道人人本具佛性,即使己力微薄,也能發心助人。」
上人表示,佛陀「廣演言教,無數方便」,就是要接引心靈閉塞、方向錯誤的人「令離諸著」;警惕人人要提起大信心,以戒、定、慧入人群,藉境修心,逐步接近佛之知見。
凝聚宗教之美
早會時間,上人欣言從大愛新聞看到慈濟人在各個國家地區舉辦浴佛,無論人數多寡,皆呈現祥和、整齊之美;參與者不分宗教、種族,合和互協,同心展現莊嚴形象。
「宗教是指引正確方向、落實美善的生活教育,應引領人開闊心胸、探索宇宙人生真理,不應該執著於宗教名相,而有所分別。」
上人感恩全球慈濟人融合佛法教義、深入社區宣導,就地舉辦浴佛典禮,並且跨越宗教和語言障礙,讓人人接觸佛法。
「期待大家把慈濟浴佛典禮當成宗教大會合的盛會,向各自的信仰對象虔誠祈福,祈求人人平安、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不同的宗教信仰者以開闊心胸相互包容,即是宗教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