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日 一念轉,人生大不同
◆12‧20《農十一月‧初五》
【靜思小語】一念偏差,沈迷墮落;轉迷為悟,造福人群。
見苦知福,轉迷為悟
歲末祝福典禮上,屏東慈濟人演出林春生師兄的人生轉變--
從小跟著父親學做生意,十七歲即日進斗金,流連聲色場所,每天醉茫茫過日子。九二一大地震後,趕赴南投竹山探視友人,沿途所見災況慘重,深刻體會生命無常。見苦知福,把握因緣進入慈濟後,戒酒、戒賭,讓朋友大感驚奇,想要一探究竟,便跟隨一起做志工。
林師兄從事吊車工程,訪視時看到許多貧苦人家住屋破漏,自此帶動建材、工程界朋友,一起發揮專業良能,幫助弱勢家庭或慈濟照顧戶修繕房屋。他說:「以前玩樂的花費,遠超過現在幫人修繕房子的費用;而這樣的付出,可讓貧困居民安度風雨,很快樂!」在屏東,已有二十幾位具修繕專長的志工投入「大愛修繕隊」。
莫拉克風災後,林春生更號召一群擁有各項建築專業的伙伴,出動挖土機、山貓、大貨車等重機具投入災區,協助鄉親清理家園。
「一念偏差迷失,不斷墮落;只要轉個念頭,具有正確人生觀,就能為人群付出。」一時體會稍縱即逝,上人勉眾把握當下,轉迷為悟,才不會再受誘惑而回歸紙醉金迷的人生。
「有智慧的人,不僅能見苦知福,也能把握當下,發心造福。願意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自覺覺他、自度度人,接引他人共同行善。」
柔和忍辱,自愛愛人
昨天高雄慈濟人在歲末祝福典禮後,步行返家途中,路人自動趨近招呼;慈濟人除了問安祝福,也把握機會人間菩薩招生,對方立即歡喜響應。
上人舉此例教示,慈濟走過四十多年,慈濟人出現在各地膚慰苦難,「藍天白雲」就是慈濟人的形象標誌;委員穿起旗袍、慈誠穿起西裝,即能莊嚴道場。
「慈濟委員是度化人間的菩薩,身著『柔和忍辱衣』,形象莊嚴,即使素昧平生,也能讓人一見油然而生歡喜恭敬心。」
要穿上慈濟制服,須經過見習、培訓,不斷改正習氣。然有些人習氣難改,使團隊無法和氣融洽。
有位師姊身為組長,習慣強勢領導組員;某日到慈院擔任醫療志工,溫柔膚慰壞脾氣的病患,恍然大悟自己過去待人處事的缺失。
「她覺察到自己能對陌生的病患放下身段,軟化其剛強的態度;卻不能對共同付出的法親柔和以待,導致溝通不良。於是她向組員分享擔任醫療志工的體悟,並懺悔過錯;組員亦受感動,從此互讓互愛、和氣共事。」
上人引此實例教示,人人應自愛,縮小自己、柔和待人;團體中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彼此才能真正合心、和氣、互愛、協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