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日 幸福在望
◆12‧16《農十一月‧初一》
【靜思小語】放下過去、提起希望,重新站起,幸福在望。
盡己之力,打造未來
莫拉克風災已過四個月,上人日日為重建之事懸心,與高雄縣楊秋興縣長談話,吐露對許多受災民眾迄今仍無法安身安心的憂慮。
「時間拖久了,受災鄉親對未來茫然,心緒將消沈憂鬱;未來即使能入住永久住宅,生活上亦難振作。」
政府的「八八臨工」專案將在本月底結束,上人表示慈濟將擴大在杉林慈濟大愛園區以工代賑的機會,讓閒居營區的民眾有機會為自己未來的家,付出一分力量。
菲律賓凱莎娜風災過後,大馬尼拉地區因淹水而滿目瘡痍,同時又發生貧民區大火;慈濟人雖然立即勘災、救災,卻囿於人力稀少而災區廣大,有無從著力之感。「我告訴當地慈濟人,可運用以工代賑,由慈濟付予工資,讓受災民眾出力清掃自己家園,才能盡快回復市容與環境衛生,同時也能補貼受災民眾的生活。」
剛開始推動以工代賑時,菲律賓民眾抱著懷疑的態度,不相信有這麼好的事。上人指示提高工資、發予志工背心,號召更多人投入。參與清掃者日日增加,進行到第三星期時,人數已超過萬人,大街小巷滿布身穿志工背心的民眾清理淤泥與垃圾;大約四個星期,整個馬利僅那市終於回復亮麗市容與生機。
上人和楊縣長分享:「經過這一波災難,許多參與以工代賑的馬利僅那市民,即使生活條件不寬裕,也能彼此勉勵,學習慈濟人自愛自律,改除惡習、付出助人。」
反觀台灣莫拉克風災,有五十多個國家與地區的慈濟人募心募愛襄助、賦予無限祝福,更應使受災鄉親儘速有確切的方向,在新家園重新打造未來希望。
記錄歷史,傳承典範
掛念杉林慈濟大愛園區工程進度,上人一大早即前往探視。在觀看平面圖、了解工程進度後,勉勵營建團隊用心打造最高品質的新家,讓受災鄉親能安心入住。
其後簡短地對以工代賑鄉親開示,並發贈福慧紅包。「這是一片光明在望的好村莊,走過這場災難,只要大家的心能凝聚、放下過去,就能提起希望,重新站起來,相信未來的生活會更好,幸福在望。」
在各工程單位的用心努力下,杉林鄉大愛家園已可見到一棟棟鋼構骨架逐日架起,十分壯觀。工程日有進展,上人叮嚀人文志工要有詳細的紀錄。「久遠之前,部落居民本住在平地,經過歷史變遷而搬至山上生活。而今山地危脆,無法安居,要再度進行歷史性的大遷徙。慈濟人要為此一歷史性建設、世紀大遷徙,留錄寶貴的史料;這是為台灣寫歷史、為歷史作見證。」
此外,上人希望增加受災鄉親以工代賑機會,亦期望在工地裏推動人文,引導鄉親積極向上向善。
「慈濟不會要求他們改變宗教信仰,但希望厚養他們的人文。大愛家園規畫職訓所、農產品與原住民藝品展示區等,即是希望給予原住民發展生活文化的空間。期待他們入住園區後開創光明生機,不負全球愛心人士付出的心血。」
力行減碳,從「食」開始
世界知名宗教社會學家、英國牛津大學名譽教授彼得克拉克(Peter Clarke),參觀過杉林慈濟大愛園區後,在慈濟高雄分會拜會上人。
「環境災害的教訓,必須由人自我覺醒。」上人表示,以前台灣的夏天,午後常有陣雨,即俗稱「西北雨」;現在陣雨變少了,豪大雨發生的頻率變高,再加上過度開發破壞水土保持,致使莫拉克颱風帶來的豪雨造成嚴重災害。
「慈濟選在平地重建,就是要提供山上民眾安全的生活環境,不再受風雨驚擾,方便孩子受教育、父母也不必離鄉背井工作;而山區也能有一段長時間休養生息。」
克拉克教授稱許上人利益人群的思想。上人回應,推動環保或素食,僅憑宗教力量尚不足夠,必須靠各方的配合才能引導民眾,從「食」開始,力行減碳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