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8期
2010-0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為海地祈福
  特別報導‧莫拉克風災重建
  慈善國際‧馬來西亞
  挑戰生命
  疾風勁草
  發現歡喜‧馬來西亞
  天涯共此情‧菲律賓
  人文教育
  銀髮之愛
  出版書訊‧輕舟已過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OO九年十二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8期
  八日 災難源於人心

 

◆12‧8《農十月‧二十二》

【靜思小語】去除人心貪欲、無明與煩惱,天下才能無災難。

種子飽滿,粒粒精純

「帶人要帶出品質。即使只收成十顆種子,但粒粒飽滿;相較起整個米籮堆滿了空穗,這十顆種子彌足珍貴。」與慈警會志工談話,上人勉勵要心寬念純,包容一切;若因緣不具足,不要強求、執著。

「多一分善,就少一分惡;多一個慈濟人,就少一個為非作歹的人。」上人說,經過見習、培訓,深入慈濟經藏,已受證的慈警會成員,就是飽滿的種子,要照顧好每一位;其他則視因緣成就,在陪伴中等待他們有心深入,再進一步接引。

北區和氣組隊擴編會議中,上人教勉志工幹部先從自己做起,淨化己心、盡心做好慈濟事,自度而後度人。

「慈濟成立四十多年來,世事變動、氣候變遷,更令人擔心的是人心的變化。所幸在這劇烈變化中,有慈濟人發揮淨化人心、安定社會的力量。」

身教勝於言教。上人指出:「大家能合心和氣,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協力做出和合之美,讓人感受到團體的和氣,不需要多說,就能使人感動於心,發心立願學習。」

舊法新知,精進傳承

北部地區僅是和氣組隊,即陣容龐大,今年度又再擴編,讓更多菩薩承擔幹部。上人勉眾:「人與人之間,要學會相互感恩、彼此尊重,最重要的是發揮無私的大愛。人人懷抱感恩、尊重、愛,方能真正達到四法四門四合一。」

「四法四門,並非資深資淺的上下階層。」上人以慈濟人從見習、培訓到受證、深入慈濟宗門的過程為喻再次解說--初入第一道門,有地圖指南,預知大概的空間設備;進入第二道門,知道大概有幾個空間、該如何走;再走過第三道門,了解細部擺設;來到最深入的第四道門,即對所有環境瞭若指掌,更能展望未來。如此接引能適時為其解說不熟悉、不了解之處。

「能為人引導指路,是因為過去曾經走過這一道道門徑;然而曾經走過的路若是不再回顧、照料,也會忘失。」

上人以閩南語俗諺「三日無溜爬上樹」,強調溫習舊法的重要性,意即所學若不常溫習,會像猴子爬上樹,一溜煙就不見了,不到三天就全部忘記。

「進到第四道門的合心組隊,不能一直待在最深的空間,不見天日;應進出自如,要常常瀏覽和氣、互愛、協力這幾道門的狀況,通達舊法新知。」

慈濟大家庭中人人平等,上人以「智慧」解說。「智是分別智、慧是平等慧。智者能判別事務種類,做出適切的分配;慧者能以平等心對待一切人、事、物,予以感恩、尊重、愛。組隊之間,唯有合心、和氣、互愛,才能協力同耕福田。」

藉事練心,降伏魔軍

天下災難實起於人心的災難,上人指出,人心有了災難,就會污染環境,造成全球暖化、氣候極端,使地球受毀傷。

「佛陀來人間,就是要對治人心的無明、煩惱、貪欲。就如閩南語所說的『法度』,『有法度』就表示有把握,之所以有把握,是因為有方法能夠解決困難。」上人教眾要引法入心,如此無論遭遇任何困難,都能「有法度」。

每年都有新發意菩薩進到慈濟道場,每一位都要在協力組隊中見習、培訓。上人表示,合心、和氣、互愛組隊都要陪伴、協助,也要在過程中展現身教典範,讓新進者看齊。「大家在慈濟路上如何走來、受到何等磨練、如何與人磨合等等,都是值得傳授的寶貴經驗。」

修行就是要修正習氣,習氣易在人群中顯露,上人勉眾要自我警惕,藉事練心。

「在人與人之間磨練,也要用愛糅合,才不會使人起煩惱。煩惱就是魔,要時時降伏魔軍;在人群中相互學習、彼此感恩。」

上人提醒座中幹部,雖然慈濟團體是「以戒為制度」,亦同時是「以愛為管理」。「讓人人感受到受人愛護、照顧的溫暖,就能樂意受帶動而發心、盡力。反之,過於嚴厲的訓練,可能使人退失道心。」

慈濟道路是大直道,是為人間付出,沒有岔路。上人勉眾要發心如初,「以大慈無悔,大悲無怨,大喜無憂,大捨無求之願力,跟著師父走這條大直道。」

「人生無常,今日不知來日事;要把握當下,該做的就要立即實行。無論是否擔任幹部,人人都要合心,集合力量往前行,不能停止、退轉;要維持心念正而不偏,向前精進。」

心靈懺法,真理教育

常言道「人生如戲」。上人則云,人生本就是戲劇,此生劇本前世定,無論順逆,都要認真扮演。

「許亞芬歌仔戲劇坊」團長許亞芬等人來訪。許小姐曾經演出歌仔戲「慈悲三昧水懺」中的悟達國師一角;上人表示,悟達國師的真實人生,可以傳達佛法因緣果報觀。

「《水懺》是洗滌心靈煩惱的懺法,真正了解《水懺》的道理,即能不起煩惱,心靈也不容易受污染。然而凡夫習氣難改,許多人在聽經拜懺時都能理解佛法,一旦境界現前,習氣又顯露。所以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藉境修心。」

上人分享馬來西亞慈濟志工將於十二月二十五、二十六日,演出「清淨‧大愛‧無量義」音樂手語劇;參與演出的一千一百零八位志工都沒有受過戲劇訓練,只憑用心演練;幕前幕後所有人員又以一百零八天的齋戒茹素,表達虔誠,要讓這幾場音樂劇如同「法會」般,攝受人心,讓大家體會《無量義經》的大乘菩薩行。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上人指出,在現代社會中,文化工作的正負影響只是一線之隔。「有人看戲劇而體悟人生,只要戲劇做到讓人能體會真理,就有教育功能;反之,只是以娛樂心態表演,實在很可惜。」

許小姐的劇坊內有許多熱愛歌仔戲的年輕孩子,上人勉勵要照顧好孩子的心。「雖然很辛苦,如果能夠對社會發揮正面的影響力,一切都是值得的。」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