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 不輕微細
◆12‧7《農十月‧二十一》
【靜思小語】了解因緣果報,謹慎守護每一個起心動念。
守護精純善種子
「四十三年前,克難慈濟功德會起始之時,只要發心勸募、行善者,即是『善來委員』;她們大多是家庭主婦,即使不識字,一本簡單的筆記本就能四處勸募,想辦法記錄捐款人資料。為了五元、十元善款,甘願走很遠的路,挨家挨戶去拜訪……」
早會時間,上人對眾述說早期慈濟委員純樸而精進,用心募愛,讓慈濟種子由一而生無量。
從民國五十八年精舍大殿啟用開始,和照顧戶「圍爐」就成為慈濟歲末冬令發放的傳統;全台慈濟人都會提前回到精舍,一方面用心打包冬令發放物資,也在發放當天接受上人的感恩與祝福。
一九八八年開始執行委員推薦、受證制度;一九八九年元月,上人贈予當月生日的委員一盞燭燈和賀卡。「慈濟人平時訪視救濟、勸募,是行善造福;贈予象徵智慧光明的蠟燭,即是期許慈濟人『燈燈相照』,也祝福大家『福慧雙修』。」
早年全台將受證的慈濟人都要回到花蓮;其後隊伍愈益浩蕩,即分別在花蓮、台中分會、屏東分會三地受證。而今慈濟道場愈普遍,上人年年皆須行腳多日,到各地會所為當地志工授證。
感恩全球慈濟人,讓志業從無到有,耕耘出一片愛的菩提林。上人說:「從一顆種子萌發,終能成就一棵棵菩提大樹,故知微細心念亦不可輕視;了解因緣果報之理,要謹慎守護每一個起心動念!」
傳遞美善顯清流
午後,上人第一階段歲末祝福行腳來到台北關渡。於人文志業董事會上,感恩全球慈濟人用愛支持人文志業,人文志業也應該要回饋。
「雖然慈濟人付出無所求,但是人文志業有責任與使命固守清流。當今媒體混亂使人心更亂,大愛電視要負起安定人心的責任用心耕耘,守護這一片淨土,安住人心、穩定社會。」
上人指出,大愛電視不同於商業電視台,不以廣告招商,而以大眾的愛心點滴灌溉;必須樹立清流人文,負起淨化天下人心的使命。「所有節目必須具有教育、輔導功能,不能只為迎合觀眾興趣而做。唯有做到真、善、美,才能回報所有慈濟人。」
今天的新聞就是明日的歷史;上人肯定大愛新聞用心記錄歷史,更感恩人文真善美志工無處不在,記錄每一段寶貴的慈濟藏經。
「人間有無數苦難,亦有互助的人性溫馨之美;能將人間苦難與溫馨翔實記錄,透過媒體傳達,就能感動、啟發觀眾的良知與愛心,進而發揚人間美善。因此,人文志業須鍥而不捨『報真導正』。」
人文志業負擔實沈重,然為了淨化人心的使命與責任,實不能不為;上人期勉同仁將人文志業視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以『為工作而生活』的心態付出,生活就會很有價值,也會忙碌得很快樂,將這一畝福田耕耘得很有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