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8期
2010-0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為海地祈福
  特別報導‧莫拉克風災重建
  慈善國際‧馬來西亞
  挑戰生命
  疾風勁草
  發現歡喜‧馬來西亞
  天涯共此情‧菲律賓
  人文教育
  銀髮之愛
  出版書訊‧輕舟已過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OO九年十二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8期
  四日 自愛、自治

 

◆12‧4《農十月‧十八》

【靜思小語】真正的自愛,是時時自治己心,調伏習氣。

斷欲養慧,自愛自治

晨語時分,上人以「諸煩惱垢盡棄捨,於欲愛斷不亂心,奉行教戒定慧生,法髓滋養長慧命」殷殷教眾,凡夫之所以有煩惱,乃習氣未盡,若能徹底斷除欲愛,自然就能一心不亂。

有些人雖心無貪取,卻愛面子,虛偽地裝飾自己;上人表示,這也是欲愛。「若能自治己心,時時提高警覺,調伏到沒有絲毫習氣,才是真正的自愛。」

恆持一念善,可以上天堂,失一念,則可能墜地獄;上人指出,菩薩修行非為求生天堂,唯願倒駕慈航,入人群度眾生;欲達此願力,當具足戒定慧。「能奉行佛法而持戒,智慧自然成長;有法髓滋養,慧命才能遞增。」 

見苦知福,自度度人
 
早會時,上人談及菲律賓慈濟人於凱莎娜颱風後,帶動災區居民清掃淤泥、還原街道環境,不但做到安定人心,也讓馬尼拉恢復生機,進而落實志工本土化。 

四百九十五位馬利僅那市囊卡里居民,十一月二十一日於菲律賓靜思堂參與志工培訓課程;二十六日,第二批本土志工培訓前一天,有一百二十多位到靜思堂打掃,並承擔隊輔和工作人員,服務四百六十九位來自馬蘭代里的學員。

菲律賓以信仰天主教、基督教為主,上人讚歎本土志工不受限於宗教名相不同,能用智慧親近善法而願意接受,志工培訓時更用心學習生活儀軌、繞佛繞法澄淨心靈。

其中有位居民洛德,聽到蔡昇航師兄鼓勵大家「不抽菸、不喝酒、不賭博」,而思及兒子因買菸遇刺受傷時,曾接受慈濟襄助醫療費,不禁感動淚下。住在囊卡里的二十七歲婦女迪諾,育有五個孩子,曾因搶劫和竊盜罪入獄五年;她坦言認識慈濟後人生觀有了很大的改變,希望和慈濟人學習如何幫助別人。

「要影響別人,先改變自己。要及時自救自拔,進而度人。」上人稱許菲律賓本土志工有心投入且好善向道,慈濟人要用心開發、深耕這一片片純真的心靈福田。

「慈濟人聞聲救苦,不只是布施物資,亦想盡辦法拯救其心靈,為他打開迷茫執著,導向正確光明;拔苦予樂,這就是悲智雙運。」

慈濟人號召大眾投入馬利僅那市災區清掃時,數百位夢鄉村居民曾前往協助;十一月,慈濟人依例到夢鄉村發放,十四位馬利僅那市居民也來參與。他們因風災毀家園,本以為自己的處境最悲慘,當見及夢鄉村的困境更甚於己,卻仍願意伸出愛的援手,付出己力助人,遂不再自怨自艾。

「相較而言,兩地居民各覺得自己的環境比對方好,進而彼此勉勵無須在意物質上的貧窮,要比的是做了多少善行。」上人欣言兩地居民能知恩感恩,更以投入慈濟來報恩;見苦知福,享受助人為樂。

上人表示,菲律賓慈濟人能藉此次風災因緣,招募眾多本土志工,非一朝一日可成。「本土志工能一招就來,實是累積了十多年的緣,慈濟人將志業精神真正落地生根,教富濟貧、濟貧教富,才有今日成果。」

以德服人,以寬待眾

「不想做事只是閒坐,坐久也會覺得累;故知勞累與否實是心態所致。在付出過程中,勞累難免,但心不累,事就不累,甚至能轉苦為甘。」

與海外慈濟幹部談話,上人提醒眾人,事忙不要緊,若身心受創則會讓慧命夭折。「培養年輕一代是必要的,但需等待因緣成熟。唯耐心培養,讓他真正得到眾人的支持與鼓勵,才能無礙地統領大眾。」

上人強調人性本善,只是這分清淨無染的本性被習氣蒙蔽。「鑽石也需粗石磨。人際互動間,若能在面對誤解、阻礙或難堪時,仍能寬厚相待,這就是『德』。以智慧和德行感化,使人心服口服,才是真正成熟。」  

有志工吐露在推動會務上,感受到許多壓力。上人教示:「莫視他人的督促為壓力。要捨掉壓力感轉為動力,以此時時自勉、自我提升、自我激勵,勇於承擔志業使命。」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