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盡肝來 許仁傑的新生任務
◎撰文‧黃秀花 攝影‧蕭耀華
等待換肝,命在旦夕,
母親心如刀割,
恨不得用自己的命換他的命……
陌生人的寶貴肝臟,
讓他得以延續生命,
母親感恩捐者的母親,
面臨喪子之痛還能發揮大愛,
也叮嚀重生的他:
「要多做好事,報答陌生哥哥的恩情……」
家住花蓮秀林鄉重光部落的許仁傑,是個十七歲的太魯閣族少年。
因家境清寒,排行老大的仁傑,從小常隨父母外出工作;爸媽掃廁所、清馬路,他就在一旁照顧兩個年幼的弟妹;上了國中,每逢寒暑假都隨同父母去打工,分擔家計。
在爸媽心目中,仁傑或許並不特別聰明,但他孝順、貼心;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差點要了他的命……
●
二○○八年十一月,仁傑的肚子愈脹愈大,腳也開始浮腫,臉和眼睛一片黃濁;父母親緊急將他送往花蓮慈濟醫院。
超音波顯示,仁傑的肝細胞被病毒大肆破壞,是B型肝炎病毒爆發所引致的急性肝衰竭。病情來得又快又猛,讓人措手不及,主治醫師朱家祥隨即給予支持性治療。
隨著病情加劇,仁傑難忍腹脹疼痛,每晚在床上翻滾,母親范惠珠心如刀割。「我不能眼睜睜看著他走,那真的很殘忍!」范惠珠查閱相關書籍,明白兒子的病情相當嚴重;她夜夜對天祈禱,懇求幫助兒子度過難關。
一日,當她走出病房,無意間聽到醫師們闢室討論兒子病情,情況似乎很不樂觀;她手中的杯子差點滑落,卻忍住淚水,若無其事走回病房。
醫師巡房時,她強自鎮定問:「我孩子還有希望吧!」幾分鐘後,朱家祥醫師揮手示意她到外面,對她吐實:「仁傑的狀況太危急了,我跟器官移植中心做了聯繫,要由他們接手……」
「一定要換肝嗎?我能不能捐肝給他?」講到一半,范惠珠的淚再也忍不住潰堤。
「媽媽,你是B肝帶原者,就算捐給他也沒用。」朱家祥醫師說。父親許道修也表明要捐肝,但初步檢查發現,他的心臟功能欠佳,無法負荷捐肝手術。
不久,仁傑因肝昏迷住進加護病房,主治醫師轉由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李明哲接手,正式宣告唯有換肝才能挽救性命。
「切我的肝,
救救我孩子!」
如果可能,許道修和范惠珠願意代替孩子承受這一切苦痛。
「什麼時候才會出現奇蹟?」范惠珠不敢想:「如果等不到肝,該怎麼辦?」
「萬一仁傑救不回來,我們一定會抱憾終生!」許道修也深感憂慮。
他們天天在加護病房外椎心等待,卻看到一幕幕心痛景象——有人因親人遲遲無法清醒而痛哭;有人目送摯愛走完人生最後一程;還有人告訴她,要等到肝臟很困難……好幾次,范惠珠都瀕臨崩潰邊緣,躲到廁所放聲大哭。
「你們是不是只救有錢人,沒錢的人就不救了?」范惠珠曾對著醫師叫罵,甚至跪求:「就切我的肝給我兒子吧!即使因此要了我的命都沒關係,哪怕只有一點點機會!」
仁傑的弟弟妹妹見哥哥的身體日漸衰敗,也願意捐肝。十四歲的小妹哀求李明哲:「媽媽身體不好,把機會讓給我們吧!我一定要救哥哥!」李明哲雖然感動,卻也只能告訴她:「妹妹,一定要滿十八歲才能捐肝。」
雖然一家人都捐不了肝,范惠珠卻倍感安慰:「原來孩子們的感情這麼深。平常三兄妹時常打打鬧鬧,但遇到緊要關頭,都肯為對方犧牲。」
見愛子命在旦夕,范惠珠曾絕望到想尋短。為了怕母親想不開,兩個孩子每週末都來醫院陪伴,並一再告誡:「媽媽,若您真的做出傻事,我們絕對不會原諒您!」兒女的一番話,終使范惠珠驚醒:「我還有兩個孩子要照顧!」
有一次她極度疲累,終於接受友人勸告暫時回家休息,她才剛躺下不久,竟夢見仁傑吊著點滴躺在自己身邊……她嚇醒後匆忙趕回醫院,此時仁傑因病情惡化,再度被送入加護病房。
生死關前,
感謝「天使」守護
二○○九年元月初,仁傑因肝衰竭陷入生死交關;那天,許道修、范惠珠要踏入加護病房前,已有「將失去他」的心理準備。
從走廊到加護病房不過幾十公尺,范惠珠宛如千斤重壓在身上,舉步艱難。當她走進病房,看到醫護、社工、志工聚在一起商議,突然覺得很感動,也很平靜:「我彷彿看到一群『天使』!」
已做了最壞打算的她,還未開口,就聽到仁傑哭著說:「媽媽,您要堅強!」她強忍淚水問兒子:「你有沒有想吃什麼?」
「我想吃滷肉飯!」范惠珠心想,這可能是孩子的最後一餐了。他們急忙趕回家做好滷肉飯,才要出門,電話就響起,是器官移植中心協調護理師施明蕙:「好消息,有人願意捐肝!請你們趕快到加護病房來!」
霎時,范惠珠整顆心都飛了起來,夫妻倆連忙開車下山,「有人願意捐肝,那是多大的福報!其他就看仁傑的造化了!」
花蓮慈院器官移植中心醫療團隊北上取肝,凌晨三點多開始進行手術。期間,許道修和范惠珠的心懸在半空中,一個猛盯著手術室外的電腦螢幕,一個則不停禱告;九個多小時後,當醫護叫喚,他們總算鬆了一口氣:「這代表手術很順利,應該沒問題了。」
夫妻倆帶著笑意走進手術室,接下來的畫面,讓范惠珠很震撼:「我看到楊穎勤醫師拖著疲憊的身子走來,全身冒汗,一付快累垮的樣子;走在他後頭的是李明哲醫師,手術衣和眼鏡都沾滿血跡。」
目睹那一幕,夫妻倆由衷感謝:「怎麼會有這麼好的醫療團隊,拚了一天一夜,就為了搶救我們的兒子!」
「李明哲醫師說起話來總是酷酷的,我以為他很冷酷;如今在我眼前的,卻是個鐵錚錚又充滿熱血的漢子!」范惠珠充滿感謝的說。
度過煎熬,終於重生
仁傑手術成功後,由於臥床太久,肌肉和骨頭都有萎縮現象,無法走路。住院期間,移植中心成員、擅長瑜珈的何冠進醫師常來病房幫他做抬腳、拉筋等動作,「仁傑很年輕,我對他有很大的期望,希望能多幫他做復健。」
「何醫師看起來很老實。過去每當仁傑的病情起變化,我就會把氣出在他身上,對他胡言亂語,真的很失禮!」范惠珠說,不論照超音波或來病房做復健,都可看到何醫師認真且細心的身影,如今想起當時冒失的舉動,她羞愧得難以自處。
「被罵什麼,我都忘記了。我能理解兒子生命即將凋零,母親心中的焦急。」何冠進表示,醫療團隊負責執行手術,再累也僅是那幾天,然而家屬必須承受很大的痛苦和壓力,包括等待肝臟過程的煎熬、術後的照顧和復健等,都有賴家屬全力配合,才能達到效果。
仁傑出院返家後,因為母親的嚴厲督促,一個月內就能恢復行走。
「他在醫院怕的是何醫師,回家後最怕的就是我!」范惠珠說,仁傑出院一週,她就要他拿著助行器練習走路;丈夫心疼兒子,夫妻倆還為此吵架。
每當看到仁傑跌倒或癱軟趴下,她儘管心痛,卻不希望讓孩子養成依賴性,因此依然加緊激勵:「快站起來,深呼吸,繼續走!」
經過多次練習,仁傑終於愈走愈順,第三週就能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隔週,范惠珠再教仁傑放掉助行器,靠自己的力量一步步走出來。
從兒子病發到等到肝臟進行移植,范惠珠歷盡煎熬,終於盼得愛子重生。回想起當時的掙扎、不捨和悲痛,她止不住淚流滿面:「很感謝捐肝者,讓仁傑可以得救!」
無限祝福,
給另一位偉大母親
移植一年多來,仁傑已重返學校完成高中學業,除了不能再做劇烈運動,生活與往昔無異,個性也同樣靦腆、孝順又善良;笑起來時,深邃的眼眸加上潔白亮牙,十足的陽光少年。
「很感謝捐肝人和家屬,雖然不知道他們是誰、住在哪裏……」范惠珠常提醒仁傑:「那位哥哥捐出他的肝臟,延續你的生命,以後你要代替他多做些好事,報答他的恩情。」
對於家屬,她也充滿感恩:「我能想像,要把臨終親人的器官捐出來,內心有多麼掙扎!特別是他的母親,那種痛和難過,一定更甚於當時的我。」
范惠珠特別感恩捐者的母親,面臨喪子之痛還能發揮大愛,「要勇敢捐出愛兒的身軀來救人,需要多大的勇氣,那才是真正的偉大!」
【醫學小辭典】
急性肝衰竭
朱家祥醫師表示,肝臟是「無聲」的器官,生病時不會痛,也沒有明顯症狀,若常疲倦、發燒,可能是肝臟發炎徵兆,需抽血檢查肝指數;若等到水腫、眼白變黃、尿液呈濃茶色等明顯變化,病況已嚴重。
「急性肝衰竭」是肝細胞在短時間內大量壞死,造成肝功能衰竭;發病八週內會出現肝昏迷,死亡率達八成。
在台灣超過九成的急性肝衰竭病患,體內都有潛在的B型肝炎病毒感染。目前全台約超過三百萬人是B肝帶原者,半數來自生產時垂直感染,許多人不知自己帶原。
台灣自一九八六年起,全面實施新生兒施打B型肝炎疫苗,但二十四歲以上的成年人仍未受疫苗保護。醫師建議,每人都應該接受B型或C型肝炎病毒篩檢,若為帶原者則應每半年追蹤檢查;如體內無B型肝炎抗體,則應接種疫苗。
(整理/黃秀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