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敬無語良師
教師節是表彰師道的重要節日,對慈濟大學醫學系學生而言,要感恩的不只是站在講台上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還有解剖台上的「無語良師」。由於他們的以身示教,使學生得以實際認識人體的堂奧,也同時上了生命教育寶貴的一課。
醫學生多屬高材生,在強調升學競爭的教育環境下長大,生活經驗單純,多不知人間病苦,也因比同儕優秀而自視甚高。醫學教育如缺乏「全人」關懷的人文素養,極可能造就的只是「醫匠」而非「仁醫」。
慈濟自一九九五年推動「大體捐贈」以來,已有四百多人在往生後由慈濟志工護持,圓滿捐出遺體,獻身解剖教學及模擬手術。學生拜訪家屬,從他們的生命故事和病痛經歷認識「大體老師」,感受到親友「難捨能捨」的深情,在解剖台邊為之動容,理性的知識學習和感性的生命體悟並行。
因此,學生在追思感恩會中表達如下的震撼和啟示:「大體老師永遠堅定地躺在那裏,給我們的是無限的包容,沒有次數的限制、沒有時間的限制,讓我們一次次地在他身上練習。我在感謝之餘,也覺得有所虧欠,我們能做的好少好少,卻接收到別人付出這麼多,我們是最幸運的一群,也是最應努力的一群。」「無語良師」使得醫學倫理教育成為學生自動學習的重點。
「寧可在我身上錯劃千刀,也不可對病人錯劃一刀。」這是捐贈者曾說出的心聲,他們讓醫學生修練「仁術」,不僅提升醫學教育品質,也指引出良好的醫病互動關係,為未來行醫之路「真實打底」。從大體啟用到火化追思的莊嚴儀式中,眾人的念佛音聲,和回憶、感恩與祝福的淚水形成神聖的交融;此時,無生命的遺體並非是「生外之物」,而已轉化為德芳永存的「捨身菩薩」。
因功利風氣所趨,現今醫學生多選擇醫療糾紛少、工作時間短的科別,使醫界面臨內、外、婦、兒「四大皆空」的危機。但是慈濟大學畢業生中,卻有不少人被「無語良師」的精神感動,立志投入攸關生死、充滿挑戰的外科行列。
證嚴上人說:「身為搶救生命的醫師,不僅醫術上要下功夫,人格智慧也要多努力。」「無語良師」的奉獻情操不只令人感動,其已成為啟發醫者的慈悲與智慧、厚植醫療人文素養的重要助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