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6期
2010-09-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慈濟推動大體捐贈15年】
  人醫之愛
  人醫之愛
  出版書訊
  天涯共此晴
  挑戰生命
  甲仙地震關懷
  【特別報導‧關懷莫拉克風災重建】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八月)
  百川歸海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6期
  百手 千手 萬萬手 打造台灣真善美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眾生共業,長期累積的業力,結構就像颱風一樣扎實。
如何才能讓氣候回歸正常?
必須人人大覺、大悟、大懺悔,
百手、千手、萬萬手共同付出,
用虔誠愛心回饋大地,才能減輕災難。


巴基斯坦洪患持續快兩個月了,當地民眾受盡了苦、受盡了難,日子真是秒秒難過。

有人說,人生「苦短」。然而災難來臨時,滿目瘡痍、怵目驚心,心靈感受實非過「秒」關,而是過「劫」關——一秒如同一劫般漫長、煎熬。

人類生存在大地上,要靠土地養護才能成長;若氣候不調、大地受損傷,人就難以平安。所以要敬天愛地,視大地如母般用心呵護,虔誠地孝、敬、愛。

「虔誠」非常重要,待人處事,時時都要虔誠——心靈的戒慎虔誠,就是誠正信實,待人處事恪盡本分;行動的戒慎虔誠,就是慈悲喜捨付出、勤儉疼惜物命。

今年是慈濟環保二十年,九月六日至十五日我專程到台北、桃園,展開十天環保感恩之旅,走訪四十三個環保教育站,向環保菩薩表達感恩與敬意。

到板橋那天,看到一大群八、九十歲的環保菩薩,其中一位說:「師父,我們那個站在很深的巷底。」我說:「我可以走進去。」她說:「師父沒有這麼多時間,不如我們來讓您看。」

無法走遍每個環保點,讓我對環保菩薩很過意不去,感恩這群老菩薩如此慈心——像慈母一樣貼心、寬大。而走過的每個地方,都讓我很開心、很感動,真正看到了台灣之寶、台灣的真善美!

環保的「蝴蝶效應」——
輕輕呼籲,小小動作,
粒米成籮、滴水成河,
百手、千手、萬萬手響應。

一九九○年八月二十三日,我在台中新民商工的演講中,輕輕對大家說:「請用鼓掌的雙手來做環保。」現場數千人中,有一個女孩聽進去了而且身體力行——當年二十多歲的楊順苓小姐,在成衣工廠擔任作業員,有心助人但經濟能力有限;聽見我的呼籲很高興:「只要伸出雙手回收廢紙、鐵鋁罐就能救人,這個我做得到!」

此後每逢假日,她就挨家挨戶按門鈴,請人整理舊報紙與鐵鋁罐交給她回收。雖然遭遇許多困難,卻也有很多人被她的勇敢和愛心感動而響應。

兩個月後我到台中,她帶著回收所得兩千多元來分會交給我,我請人開收據給她,她說:「這些東西都是別人捐的,我只是幫忙載回來而已。」這筆錢最後以「慈濟人」名義捐出,而她也成為慈濟第一顆環保種子。

這讓我深切感受到「粒米成籮、滴水成河」的可貴,志工們也深受鼓勵,開始啟動環保。

一個小小的動作,產生的「蝴蝶效應」不可限量。從一個人開始,大家伸出雙手,百手、千手、萬萬手,虔誠一念,共做好事。就這樣,二十年過去了,全台已有超過四千五百個環保站,受證的環保菩薩有六萬七千多人。

環保是「法門」——
製毒廠、釣蝦場、土雞城,
都變成莊嚴的精進道場,
讓人做得甘願、幸福又歡喜。

中正萬華環保站位於高架橋下,鄰近果菜批發市場,雖然環境嘈雜,志工們仍氣定神閒做環保。我看到老菩薩將一團團塑膠袋慢慢攤開、仔細分類,他們光用手摸、揉一揉聽聲音,就知道是哪一類塑膠,各種名稱都能琅琅上口;見證用心投入就是專業。

再到新莊福營環保站,這塊地原是釣蝦場。人們在這裏釣蝦,一根釣竿甩出去,當有人歡呼「我釣到了」的同時,那些被魚鉤鉤住懸在半空中的魚、蝦,正承受多大的痛苦!如今變成慈濟環保場,救了很多性命、造了很多福。

在木柵,環保站的地主原本將地租給別人,沒想到有集團在那裏製作毒品,被警方查緝。慈濟把這塊地變成環保站,為它「解毒」——現在還有博士研究生,前來跟老菩薩學做環保呢。

釣蝦場、製毒廠、土雞城……一一變成莊嚴的環保精進道場,慈濟環保法門,真正在社會上發揮「轉毒為清淨」、「轉屠宰場為珍惜生命」的良能。

即使是一坪多的小小空間裏,太陽直曬,四、五人整天蹲在那裏專心投入,真正練就了「定」。還有人戒掉了一天抽四包菸的習慣——人人在這裏做得很歡喜、心很開闊,就叫作開心;做得很開心又有運動,身心自然健康。

再好的法,棄而不用,就是垃圾;將法聽入心、能運用,就是寶,也是「資源回收」。環保菩薩法入心,日日夜夜為人間、為大地、為普天下眾生付出,做得甘願、幸福又歡喜,這就是「應用人生」。

環保的「大願力」——
守志不動,毅力堅定,
無怨無尤,
始終正面向前行,
就是「精進」。

景美「興德環保教育站」位於興德市場內,面積不大的鐵皮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大環保站所做的,這個地方也都在做;景美區十八個環保點回收的物資,都要集中到這裏。

我才剛踏進去,七十六歲的陳財菩薩就走到我面前來。大愛電視台「草根菩提」節目報導過他的故事,讓我很感動;這次出門,我說希望看到陳財菩薩。所以他主動來讓我看。

財伯年輕時很辛苦,為了養家,踏過三輪車、賣過冰淇淋,六十歲從菸酒公賣局退休,每天凌晨兩點自然醒、四點出門跑步,回家躺著聽收音機、等吃飯,晚上看完新聞就睡覺……感覺人生很無聊,每天「躺」得很累。

鄰居慈濟志工劉玉蘭跟他說:「財伯,你那麼閒,我們是不是去做環保?」他說:「什麼是做環保?」「你跟我走,就知道。」從此每個月大型環保日,財伯就向鄰居收取資源送去環保站。

漸漸地,他感覺到「要做就認真做」,從此開始天天做。財伯住在仙跡岩的半山腰,那裏沒有環保點,天天出門撿,撿回來的資源要放哪裏?於是財伯拿起鋤頭,在屋後小坡上慢慢地掘、掘、掘,像愚公移山一樣,花了半個月時間,終於「掘」出一個六坪多的小平台,蓋上錫片屋頂,用來存放回收物;接著又花一年時間搭棚子、整理成小型環保回收點。

他每天凌晨四點出門,拖著一台板車,來來回回在山區繞,撿拾資源;當拖車載滿了,他就一袋一袋背著,爬上相當於四層樓高的陡峭階梯搬回家,有時一天要上下七趟。

看他拖車爬坡,拖得整個人都彎了,好像在爬行;但無論多麼辛苦,他還是無尤無悔、正面向前行。七十六歲的他說:「會累、腳很痠,但就當成是在『朝山』。」多麼精進啊!

去年某天早上,財伯做環保時不慎跌倒,頭撞到柱子流血。止血後休息一下,他覺得手很痛,但還能動、又能提重物,以為只是扭到,下午又出去載回收物。

半個月後,其他志工發現財伯手還是腫腫的,幫他在台北慈濟醫院掛號。醫師一看說骨頭斷了,要住院開刀。財伯沒問開刀後會怎樣,只問:「四天後可以出院嗎?」醫師問他為什麼急著出院?財伯說:「我和人家約好了,要去載紙。」

陪他去看診的玉蘭師姊說:「我們請其他志工去載。」財伯說:「不行,做人要守信用,跟人家約好一定要去;而且他只認識我。」
看他如此可愛、如此用心、如此虔誠,心寬念純,毅力堅強,守志不動;實在讓人感動,這就是菩薩的願力!

環保救「物命」——
萬物皆有生命,
是長或短,
端看如何利用。
回收資源,
讓物命再製復生。

在環保站,志工菩薩們為了「淘金」,人手一把剪刀,各項物資無不細細分類——紙類分為大白、小白、大黑、小黑……要如同剪紙般,細細修剪,只留下全白部分;塑膠又分成PVC、PP、PC……只要袋上印有標籤、條碼,都要剪乾淨,不能有一點點油墨。

每到一個環保站,我都會刻意問:「為什麼要分得這麼細?值得花這麼多功夫嗎?」幾乎所有環保志工都回答我:「師父,我們若分得很細,賣得價錢高一點。積少成多啊!」

因為這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們甘願整天埋頭苦幹,做得滿身汗水,連擦個汗都沒有時間,總是專心、細心,做得徹底。這不是在練功夫嗎?環保站真正是修行的道場。

環保站是「菩薩甕」,菩薩雲集在此疼惜資源,讓物命可以快去快回、回歸源頭,再翻新給人利用,真的是功德無量。

各環保站特色不同,相同的是志工那分單純善良的真心,心手相連創造人間淨土——雖然回收的東西拉拉雜雜,但人人發揮智慧,善用工具分解資源、壓縮囤放空間,分類得清清楚楚、乾乾淨淨、整整齊齊;是菩薩的「心靈淨土」所化現,也讓我看到了台灣之寶!

                                                                                        ●

八月三十一日,慈濟首度以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特殊諮詢地位」身分,參加在澳洲墨爾本舉行的「公共資訊部與非政府組織年度會議」。今年主題為「水資源」,慈濟人除分享印尼紅溪河整治過程、甘肅水窖援建和遷村計畫,也展示慈濟環保志工回收寶特瓶再製而成的環保毛毯。

得知台灣已有數十萬件環保毛毯,隨著慈濟國際賑災送到世界各地苦難人手中,與會的專家學者無不眼睛一亮,讚歎「台灣都是寶!」

現今全球氣候異常,人人都知道必須減少污染、節能減碳,才能延緩地球暖化的危機。然而,道理人人知道,如何讓人人切實做到?實在無「法」可施。

在台灣,慈濟環保菩薩做到了!法,不只是用說的,更要用「做」的;環保菩薩敬天愛地,把大地視為至親,所以人人伸出雙手,百手、千手、萬萬手匯聚,為大地負重擔。

眾生共業,長期累積的業力,結構就像颱風一樣扎實——人心欲念無止境,為了利益、享受,無盡追求;山河大地被人類過度開發,所以釀災。

驚世的災難不斷傳出,身處這樣的時代、在世界的大空間裏,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勉勵、共同承擔;要有警世的覺悟,不能再醉生夢死;要及時悔悟、要大懺悔——唯有大覺大悟大懺悔,戒慎虔誠不鬆懈,用愛回饋大地,才能減輕災難。請大家多用心!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