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3期
2013-10-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助人線上
  人間問路
  草根菩提‧馬來西亞
  見證人生真善美
  會心一刻
  發現歡喜‧緬甸
  發現歡喜
  寰宇慈濟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〇一三年九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馬來西亞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3期
  煒軒的十二個好人

◎撰文.陳金香


「請問師姑師伯、叔叔阿姨,您們要幫師公上人找好人嗎?」六歲的黃煒軒與媽媽站在臺前,拿著一疊慈濟會員表格,開心地等待著。

一百多位來參加慈濟活動的民眾笑著鼓掌,一位阿嬤舉手了,她讚歎煒軒充滿慈悲和愛心,是個很棒的小菩薩,她願意像煒軒一樣,不斷地找好人,讓世界都充滿好人。

儘管只有一個人舉手,煒軒一點也不失望;他一直笑瞇瞇地,深信在場都已是好人,也相信這些好人一定會再去找更多好人……


愛護動物,不要讓牠痛

住在吉隆坡的煒軒,從小是個愛吃魚的孩子;媽媽雖然吃素,卻不強迫他也吃素。沒想到去年浴佛節前,煒軒從慈濟大愛幼兒園下課回家,拿著老師發的齋戒卡,告訴媽媽,從今以後不再吃肉了。

聽到煒軒要吃素,家人很驚訝,外婆特地煮了煒軒最喜歡吃的魚放在他面前,但煒軒沒有因為愛吃的食物而動搖,反而說:「吃肉會把肚子變成動物園。」在他小小的心靈裏,覺得吃魚吃肉,肚子就充滿了動物。

〔圖說〕面對一百多人,煒軒不怯場,勇敢分享齋戒與幫忙找好人的故事;現場一位阿嬤響應舉手,煒軒遞上慈濟會員表格,和阿嬤一起找更多好人。(攝影/黃寶發)

媽媽以為這只是煒軒一時興致,可是一年過去了,今年五月當他又拿著齋戒卡回來,問媽媽卡裏面寫的「生生世世」是什麼?她解釋,那是一輩子又一輩子……第二天,她打開齋戒卡,竟然看到煒軒在「齋戒生生世世」的選項旁打勾,她非常感動,看到孩子的心已經長出慈悲的嫩芽了。

煒軒堅定地愛護動物不殺生,讓媽媽也體會到一句靜思語:「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有一天,媽媽帶煒軒逛百貨公司時,看上一個真皮包包;當媽媽要到櫃檯結帳時,煒軒拉著媽媽問:「這個包包是用什麼做的?」媽媽說,是小牛皮。

「不可以買!不可以!」煒軒馬上大聲說:「老師說,用牛皮做皮包,牛會痛呀!也不可以穿鱷魚皮做的鞋子,鱷魚也會痛啊!」煒軒的話驚醒了媽媽,於是她把包包放下,對煒軒保證:「以後不用真皮包包,媽媽改用環保袋!」

細心的煒軒為了讓媽媽開心,悄悄用塑膠袋做了一個手提包,裏面放了幾粒糖果,包包外還黏著一粒巧克力糖。他拿給媽媽說:「這是我送您的名牌包包!」讓媽媽很感動!


不怕挫折,好人在等我

今年七月,煒軒從慈濟大愛幼兒園下課回來,告訴媽媽,他要去找「十二個好人」。

「為什麼?」媽媽好奇地問。

「師公說,如果世界上好人多,世界就會平安。」原來幼兒園的老師分享,人人發心願意當幫助別人的好人,世界就會平安。

之前,煒軒一直捨不得將撲滿捐出,想多存一點錢買玩具;但現在,他很歡喜地將錢捐出去成為慈濟會員,還設定目標要募十二個好人。

媽媽希望幫煒軒圓夢,「我把孩子的心願放上網路,呼籲朋友們成為我家孩子的十二個好人。結果,不到兩天就有馬來西亞怡保、太平、中國廣州和澳洲的朋友回應,一下就募了十個好人!」

〔圖說〕煒軒說他很愛媽媽,每天晚上和媽媽互道晚安,早上在媽媽上班前,他也會和媽媽說:「我好愛好愛您,媽咪,您要平安、快樂喔!」(攝影/黃寶發)

媽媽想讓煒軒體會找好人的歡喜,把兩張慈濟會員表交給他;他跟隨外婆到公司裏,向外婆的同事募愛心。個子小小的煒軒逢人就問:﹁要不要當好人?﹂有人點頭、有的視而不見。

陪伴他的外公,回到家分享孫子受到挫折的情形;媽媽問煒軒,被拒絕會不會難過?煒軒樂觀地回答:「不會難過,因為,還有很多好人在排隊呢!」

孩子的堅定心又一次感動了媽媽,也感動媽媽的朋友。於是,大家紛紛要成為好人,十二個好人已經變成二十一個好人了。


世界平安,好人要更多

找到了二十一個好人,媽媽以為到此為止,沒料到出國出差回家,煒軒說,又募到三個好人了!

媽媽細問煒軒為何還繼續找好人?原來當初煒軒把目標定十二個,是他只會用手指算到十二,但這並不代表就此結束,而是募了十二個,要再募下一個十二、再十二……

煒軒的願望讓媽媽眼眶紅了,她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從「一」生出「無量」的精神。

在這天的慈濟活動中,煒軒跟大家說,當地球上的人類全是好人時,所有的生命就會平安,「要世界平安就要不斷募好人!」

煒軒很愛地球,愛一切動物,「我也很愛很愛媽媽,媽咪,您要平安、快樂喔!」「我也愛你!」媽媽在眾人面前擁抱孩子,感恩孩子給她的愛與祝福,更期許孩子要把對媽媽的愛散播出去,給更多需要的人!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