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交流道
付出,體悟幸福人生
向鐵柵門內的明(化名)和他年邁的母親揮揮手,我把車子開走。回程中,我與師姊們討論著下次探訪時,要給明做些簡單的馬來文字卡,以方便溝通。
明是慈濟的照顧戶,天生聾啞的他只念過三年小學,也未曾學習手語,無法順利與人溝通。七年前,他罹患了輕微憂鬱症,需要長期服用藥物;五年後又遭逢父親往生……家中兄弟姊妹早已經各自成家立業,因此他只能與媽媽相依為命。
儘管遭遇種種不幸,命運之神仍然不肯放過明僅存的平淡生活。就在三個月前,明突然全身水腫、無法正常排泄,診斷出雙腎萎縮,今後只能定時洗腎來維持生命。雖說兄姊會負擔明與媽媽生活費用,但是面對龐大的醫療開銷,卻是一籌莫展。
慈濟志工得知,及時對明伸出援手,補助洗腎費用。還記得那天的探訪過程中,明的媽媽感嘆明已邁入中年,卻承受這麼多的苦痛,說著說著不自覺地落下眼淚;我緊握媽媽的手,冷靜地安撫她,卻無法撫平內心揚起的陣陣激動情緒。
一年半以來,我非常珍惜每一次的訪視,謹記著上人的叮嚀:「慈善訪視是慈濟人的基本要務,是本分事。」我認真地閱讀訪視檔案,希望用客觀、理性與慈悲的態度認識照顧戶;並且盡力不以個人因素延怠訪視、影響他們的生活。
因為訪視,我學習到以感恩、尊重以及愛來面對照顧戶;感恩他們給予我耕耘福田的機會,讓我知曉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態度,去感同身受他們經歷的病苦困難。
我尤其感動的是,一些照顧戶不顧自身苦痛主動捐款,或是幫忙回收資源,讓自己為慈善出一分力,成為手心向下有福之人。
參與慈濟讓我認識到世間的眾多苦難,卻也更堅定於救助人群。雖說人生在世有許多無法預料之事,但我仍然認真把握每次訪視來增長慧命,並從中體會原來所謂的幸福人生,就是歡喜助人而不求回報。
馬來西亞新山 楊美莉
知足,找到單純快樂
二十年前,有幸聽聞證嚴上人闡述「行善、行孝不能等」的智慧箴言,不但奉為圭臬、敬記於心,更種下了我與姪子的一段好緣——對他不間斷地扶持拉拔,是我菩薩道上的修行道場,也讓我親身參與一門震撼的生命課程。
姪子一出生就有先天重度智能障礙、唐氏症以及自閉症等多重症狀;如此殘弱的身軀肇因於一個破碎的家庭:父親因販毒而入獄,母親則在懷孕期間持續吸毒,生下他後離家出走,至今音訊全無。
我身為伯母,實在不忍姪子如此遭遇,因而接下照顧重任,希望用愛與關懷來填補父母不在他身邊的缺憾。
姪子的身心雖有缺陷,卻似乎能感受到周遭對他的鼓勵與支持;看著他努力、盡興地活出生命本分,彷彿在教導我如何勇於面對不完美的人生,讓我對生命有更深切的體悟。
父母養育子女,總是期待他們成龍成鳳;然而,我在養育姪子的過程中卻沒有太多要求。出生即受病魔糾纏的他只學會了三個動作:「再見」、「謝謝」以及「拍拍手」。每當出門上學時,他總帶著憨憨的笑容跟我揮手說再見,即便如此,就足以讓我開懷整天。照顧姪子的過程中,我學到了「知足」,也因「知足」觸及了內心最真誠的快樂。
姪子好動,看到東西都會撲上去盡情肆虐一番;當我收拾殘局時,有時忍不住一陣無明火起……然而轉念一想,昔日姪子生病時,自己不斷祈禱菩薩保佑他平安健康,如今他活力充沛,實在應該感恩。如此轉念,每次的彎腰收拾,都化為對菩薩的頂禮膜拜。一旦內心釋懷,立刻發現原來姪子教會我「善解」與「包容」。
回想十九年來與姪子的相處點滴,他就像苦修菩薩一般,藉由經歷苦難來闡述生命的尊嚴與可貴,並且改寫我的人生劇本,讓我認識到真正的堅毅勇敢。
感恩我的人生旅程中,能遇見這位生命良師,讓我在這堂寶貴的生命教育課程中,用心學習,交出一張燦爛的成績單。
屏東 吳玉
想做好人,先造好因好緣
參加慈濟雪隆分會「入經藏,懺悔滌心垢」讀書會,在我平靜的生活中,悄悄泛起陣陣漣漪,彷彿在洗滌我過往消極的人生觀。
過去的我,活在自己的世界裏,缺乏自信,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就像開車走錯路,陷入慣性的反應裏,憤怒、懊惱,甚至發無明火,遷怒於人;種種情緒的干擾,讓身邊的人無所適從。
遇到突發的狀況,例如出門找不到鞋子這樣一件小事,也可以大動肝火,不停地與人爭辯,因此結下不少惡因惡緣。
讀書會之後,我才明白,造業所要承受的果報是那麼的嚴重;因而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守好道心,不要因人因事亂了心。
靜思語:「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算是好人。」提醒我做事不要太過緊繃,做人不需太執著自己的想法,也要尊重別人的感受,以歡喜心與人結好緣,進而達到我想做個「和善慈悲的人」的心願。
馬來西亞 梁小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