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至三十日 「鐵板」與「石頭」

◆9‧29~30《農八月‧二十五至二十六》
【靜思小語】踢到鐵板,要警惕小心行走;踢到石頭,要低頭說「感恩」。
慈悲與智慧之德
晨語時間,上人講述一則佛典故事——
佛陀在祇園精舍說法,吸引許多人前來聽法,有人討論著:「佛陀所說的法,大家都能歡喜信受;不知佛陀與眾生結了何等因緣,怎能有此威力調伏眾生心?」
阿難尊者代為請示佛陀,佛陀即為大眾述說本生因緣。
過去無量劫前,有一位明智的國王,謂「大光明王」,以德治國,讓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並與鄰國交好,常在鄰國國王遭遇困難時給予幫助;鄰國國王感恩銘心,若得到寶物,必定與大光明王分享。
有一次,鄰國國王送給大光明王一頭美麗的大白象,大光明王非常歡喜,認為是祥瑞之兆,遂請來馴象師調伏野性未馴的白象。馴象師把白象教得很溫馴,大光明王見之歡喜,決定帶著大白象展示給全城的人民觀看。
高大威武的大光明王,騎乘在用瓔珞綢緞裝飾得很莊嚴的白象身上,接受萬民朝賀。隊伍來到城外,大白象看到野外有一群象在蓮池中覓食,突然野性發作狂奔追逐母象。坐在象背上的大光明王,隨著白象橫衝直撞,王冠掉落、頭髮披散、衣服被樹枝勾破,遍體鱗傷,狼狽不堪,幾次就要從象背上掉落。
馴象師在後努力追趕,呼請國王攀附樹枝脫離白象。大光明王趕緊抱住一棵大樹,慢慢滾落地上;馴象師趕上後,趕緊磕頭請罪,請國王息怒;心有餘悸的大光明王震怒表示,再也不願看到馴象師與白象。
過了一段時間,白象再回到王城,由馴象師帶著來向大光明王賠罪,並表達白象是世間稀有,若能好好再予訓練,必定是國家稀有之寶,卻遭國王拒絕。
馴象師請求:「至少請國王看我如何調伏這頭象……」國王答應了,於是在曠野處布置場地,讓大家共同觀看馴象。
廣場裏設置七顆用火烤紅的鐵丸,還有巨大的鐵鉤,看來怵目驚心。原來馴象師想要用苦肉計讓國王心生憐憫,讓白象留在王宮裏;但是國王餘怒未息,仍然說不需要白象。馴象師垂淚對白象說:「你犯了錯,理應受刑,若不吞下這鐵丸,我就拿鐵鉤打破你的頭。」白象自知死期已至,四腳屈跪流淚向國王求情,但國王還是不為所動,於是白象自吞熱鐵丸而死,圍觀眾人皆因不捨白象慘死而號哭。
大光明王看到白象死亡,深感後悔,召見馴象師問道:「你不是說白象已經被你馴服了嗎?為何在野外發狂,卻不能制伏?」馴象師說:「大王!我唯能調象身,不能調心。」
國王問:「如何能調身兼調心?」馴象師說:「世間唯有三覺圓滿,具足兩種德行的人,才能調伏眾生的身與心;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以及智慧、慈悲具足的佛、大覺者。」
國王聞言深受震撼,立即心生懺悔,發大誓願,從現在開始用功修行,願所有功德回向佛道,待將來成佛,不僅自調其心,亦能調伏一切眾生;即使有眾生墮落阿鼻地獄,也要到地獄救拔,讓人人都能聞法覺悟。
佛陀說此故事畢,即對眾言:「大光明王就是過去的我,當時發願普度一切眾生,從此皆持此願不斷在六道中修行、度眾生。」
上人指出,世間眾生皆有種種煩惱、種種習氣,唯有覺者佛陀能以其智慧,轉眾生煩惱為功德。就如大光明王雖然是好國王,但因一時生氣造成憾事,以致深切後悔;也因為這一分懺悔心,促使他發宏願,生生世世精進修行。
「修行成道的大覺者,不只自覺,還能覺他,達到覺行圓滿。」上人言,要達「覺行圓滿」,須有智慧之德與慈悲之德,悲智雙運,才能廣度眾生。
知法還要知人事
「要達到『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須身體力行,從言行展現大智慧,以大慈悲心為社會人群付出,心靈恆住清淨,不受一切境界影響。」
與「菩薩廣行無量義」法繹志工談話,上人致勉,學佛者須自我調伏身心,建立智慧、慈悲之德,內修外行皆具足,才能領眾聽從教導、信受奉行。
《無量義經》:「是經本從諸佛宮宅中來,去至一切眾生發菩提心,住諸菩薩所行之處。」上人說明,既發菩提心,就要起於行動;否則若沒有深入人群,只知法而不知人與事,遇到境界無法運用佛法,就無從證悟。
上人引用晨語故事說明,馴象師將白象馴養得很好,但牠被養在王宮裏,沒有遇過境界,一到野外看到象群,欲心受激發,便亂了平常被訓練的規矩。
「凡夫接受佛法洗滌心靈,當下心境澄明、若有所悟,卻經不起外在環境誘惑,不斷犯錯、起煩惱;一旦察覺錯誤後又回歸佛法,道心反反覆覆,行菩薩道亦是進進退退。」
上人勉眾,修行要經得起外境誘惑,吸收佛法、內心有法,時時刻刻都要行在法中。
人間菩薩的磨練
大陸山東洛北眼科醫院韓衛東院長,二○一一年起與慈濟合作「光明計畫」,幫助貧困家庭的長者進行白內障手術。韓院長曾在北京進修,看到老年人常患眼疾,認為白內障手術有龐大商機,遂跟朋友回鄉開設眼科醫院,憑著優越技術拓展客源,逐漸打響名號。事業成功後,他每年提撥醫院兩成收入濟助一千名病患開刀,成為名聲響亮的慈善醫院。
韓院長因「光明計畫」與慈濟結緣,進一步參與慈濟於河北易縣的冬令發放,深受志工「付出無所求」的大愛精神震撼,不僅自己付出,還鼓勵同仁到北京參加志工培訓。該院副院長田翠芳小姐,起初很抗拒當志工,去年參與慈濟在北京水患的賑災行動,從義診、打包物資到親手發放,體會到付出的法喜,現在時時期待能下鄉服務貧病鄉親。
「見苦知福啟發悲心,只是學佛、行菩薩道的初步,若能持之以恆、遇挫不退,才能穩固道心,持續精進。」上人致勉,大家過去受慈濟人接引,發心見習、培訓,受證後回歸各自崗位,種種境界紛至沓來,難免會「踢到鐵板」、「踢到石頭」,要自我檢視:初發心是否慢慢消退?
「鐵板、石頭,是磨練人間菩薩的必經境界。踢到鐵板後,要懂得小心走過鐵板;踢到石頭雖然很痛,但要努力再站起來、低頭向它說『感恩』——感恩逆增上緣,讓自己更加了解人間境界、堅定道心。」
上人教眾深入人群,透過人事磨練體會佛陀苦心,引領大眾深入經藏,菩薩道上精進不懈。
正法如曙光
北區培訓慈誠委員第一梯尋根暨精神研習會圓緣,有師姊坦述過去很迷信,只要生活稍不順意就到廟裏問事、求偏方,運勢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愈感不安。
「想要求福、求平安,卻做出種種荒謬行為,實是有害無益。身體有病,能夠對症下藥的醫療人員,就是治病救命的活佛、菩薩;心理不安,更要相信正法,自己就是最靈感的菩薩,能在人間見聞疾苦,伸手救助。」上人教眾正信不迷,莫因一念無明,讓心行有所偏差。
現代科技發達,全球慈濟人每天皆能在各地道場,透過網路視訊同步聆法、跨越空間距離共同精進。上人表示:「天下慈濟人所接受的是同一個法——靜思法脈勤行道;所走入是同一道門——慈濟宗門人間路。要把握因緣,堅定道心,步步踏實走入人群付出。」
「過去無明遮蓋了真如本性,見解顛倒,猶如長夜漫漫、不知路徑;走入慈濟,如同在暗夜中看見曙光,要看清周遭境界,走上正確的道路。」
上人解說「三皈依」——
「皈依佛」,要吸收佛陀教法,增長慧命、發菩薩心,自度化他。引領人人接觸佛法、體解大道,發無上心;人人心寬念純,社會就能祥和。
「皈依法」,要深入經藏,將佛法運用在生活中。天天聞法,也要與法親相互扶持,走入苦難眾生群中付出,學習無量法門,則智慧如海。
「皈依僧」,要恭敬福田僧。人人都有自性三寶,心中有佛、行中有法,能自愛愛人、自覺覺他,悲智雙運而覺行圓滿,就能以自身言行感化、接引大眾,在人間傳法無礙。
「守貧奉道」心最富
二十九日清晨,奈及利亞伊斯蘭激進組織成員,闖入東北部尤比州一所農業學院宿舍,持槍掃射並放火燒燬教室,至少有五十名熟睡中的學生遭殺害。巴基斯坦於一週內連續發生兩起強震,重災區是叛軍大本營,救援物資遭暴民攻擊洗劫,叛軍亦發射火箭攻擊救援直升機,讓救援行動更加艱困。
「天然災難已經讓人痛苦不堪,再加上人禍動亂,受災民眾無法得到救助,實是苦上加苦。」三十日早會,上人嘆言,人心不調引發戰亂,造成家庭破碎、人們悲苦無助;期待人間菩薩打開心門、付出愛,走到偏遠地區,膚慰、關懷貧苦人,給予所需。
今年臺灣農委會提供三千五百公噸的愛心白米,透過慈濟人送愛到十個國家,其中,四季如夏的菲律賓、嚴冬的賴索托,貧苦居民都得到來自臺灣的愛心。
賴索托地處高原、常有旱災,全國僅一成三的土地能耕種,半數糧食倚賴進口。慈濟人年年舉行冬令發放,從早期只有兩位委員,如今本土志工逾六百五十人,大愛足跡深入貧困鄉村,許多貧困人領到慈濟人致贈的物品,用中文大聲喊:「感恩臺灣!」
在菲律賓,一公斤白米約新臺幣二十元,對貧苦家庭來說,實是沈重負擔。慈濟人自七月六日到八月三十一日,前往各社區訪視、發放,許多曾接受慈濟幫助的民眾,主動帶著資源回收物捐給慈濟,希望回饋己力幫助別人。
上人感恩慈濟人在遼闊大地遍灑愛心,也帶動受助者付出愛心,讓貧苦人不只得到及時救助,更擁有豐厚的心靈財富。「生活在苦難環境中,若能『守貧奉道』——守住做人的規矩、不浪費,就是知足、惜福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