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3期
2013-10-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助人線上
  人間問路
  草根菩提‧馬來西亞
  見證人生真善美
  會心一刻
  發現歡喜‧緬甸
  發現歡喜
  寰宇慈濟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〇一三年九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馬來西亞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3期
  二十四至二十五日 菩薩道,從人間路起步

◆9‧24~25《農八月‧二十至二十一》

【靜思小語】在人心鋪路、搭橋,接引人人安穩行走人間路、通往菩提道。

因緣果報,苦轉樂

七十二歲的顏基華老先生,二十多年前陪養母住進大陸廈門近郊的海滄敬善敬老院,盡其一生孝養、侍奉老人家,直到養母去年過世。

二○○九年起,慈濟人持續到敬老院關懷,讓顏老先生深受感動,開始在拮据的生活費中,節省少許存入竹筒行善,並把院友當家人照顧;每次慈濟人來了,他都跟隨志工將溫暖送進孤寂院友心中。

敬老院除了收留孤苦老人,還有低保戶、嚴重傷殘者。顏老先生的姪孫女顏妙珠,現年二十四歲,五年前因車禍導致下半身癱瘓,因家庭經濟狀況不佳,只好入住敬老院,卻選擇自我封閉;顏老先生每天陪伴她、鼓勵她做復健。

今年,顏老先生決定投入慈濟,也帶動妙珠和院友陳子民先生,一起到會所參與志工培訓;妙珠跟著志工付出、投入人文真善美志工行列,體會到「不要小看自己,人有無限的可能」,發願以自己的力量回饋眾愛。

「雖然身體有殘疾,但是她的慧命已經活躍起來了,成為『為時代作見證、為慈濟寫歷史』的人文志工,也用自己的生命為慈濟寫大藏經。」

早會時間,上人感恩慈濟人用心接引,讓心靈痛苦、封閉的人,打開心門、露出亮麗笑容。「人生苦難偏多,佛陀用種種言辭譬喻,解說因緣果報、解開人們對於人生際遇的困惑,啟發大眾守護心念,坦然面對人生逆境,打開心門發揮生命良能。」

「此生的人生劇本,是過去生所編寫出來的;此時在人與人之間的因緣,彼此之間的互動,也是過去生中就已經寫定。」上人勉眾,世間苦難眾多,人間互助的大愛,能轉苦為樂;見種種人間苦相,體會無常,更要自我警惕,守護心念不偏差,把握當下造福人群。


誠正信實,人間路

古人推崇造橋、鋪路有功德。二十五日晨語,上人引申,有形的道路鋪得平坦,讓人走得安全;有形的橋梁連接此岸到彼岸,若能造得牢固,亦能讓人通達無阻。

「修行者投入人群、度化眾生,就像在人心鋪設無形的道路、搭建無形的橋梁,讓人安穩行走人生路,進一步走上通往清淨佛性的菩提道;要用誠、正、信、實,將這條人間路鋪得平坦,讓來往人群平安通過。」

「眾生習氣複雜,須樹立德行、建立風範,才能以道風德香接引人。」上人表示,誠、正、信、實,是修養品德的根基;學佛者要殷勤精進,不斷修養身心——外修德、內修心,從平時的修養建立品格,將內心的思想顯於外在的言行,內外合一、言行一致,就能得人信任與肯定。

「菩薩道,要從人間路起步走。向外為人間鋪路之前,更要鋪好自己的心路;修養好人格品德,發菩提心、立菩提願,內修菩提道,才能外行人間路。」

上人指出,要修養高智慧、大德行,就要像大地吸收雨露一般,不斷地浸潤、吸收佛法,將所吸收的法理運用在日常生活。以誠意投入人群,才能於人間樹立道德典範,用佛陀教法度化眾生。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