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日 化經驗為力量

◆9‧21《農八月‧十七》
【靜思小語】珍惜過去經驗,累積當下清淨無私的大愛力量。
無語良師,捨身造福
在天兔颱風的風雨威脅下,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昨日圓緣;其中,曾於一九九八年來臺傳教五年的辛巨安神父,此次亦跟隨菲律賓人醫會來臺參與年會。
辛巨安神父原本在聖托瑪斯大學擔任副校長,有人問他為苦難人做了什麼?他思考後毅然辭去職務,到馬尼拉市郊的貧民區服務。慈濟今年和神父合作在貧民區義診、發放白米,神父不但借用教堂給慈濟人,還讓慈濟人在教堂十字架前放置上人法相、介紹慈濟。
人醫年會圓緣典禮,神父以中文分享,親見骨髓捐受雙方感恩相見,感動得熱淚盈眶,內心也被淚水浸潤;昨日參與大體老師送靈儀式,看到慈濟人受上人感召,願意捐贈遺體,促進醫療的進步,更是感動不已。
早會時間,上人感恩言及,每一位「無語良師」都有豐富的人生故事,人人皆以無私大愛奉獻,唯望提升醫療品質;「他們盡此生發揮良能,為人類而付出,往生後捐贈遺體貢獻醫學,高貴情操令人尊敬,這一生很有價值!」
行入人群,得大智慧
與宗教處同仁談話,上人提及,早年在花蓮慈濟醫院籌建期間,與前總統府資政林洋港先生談話,林先生曾任省主席、內政部長,卻對於一切部門的運作細節都能了解,令上人感到佩服。「林先生曾表示,自己是從最基層的公務員,掃地、端茶、送公文的﹃基本功﹄開始做起,扎扎實實任事,才能知民間疾苦、了解各部門運作,讓各項事務順利運行。」
上人期待清修士也能從最基層做起,了解慈濟人的各種身分、角色與生活背景,才能以同理心與大家溝通,讓各項慈濟事順利推展與運作,真正為天下人承擔天下事。
「希望大家深入群眾,體會慈濟人是不分身分地位而融入團隊共事;在人群中磨練待人處事的道理,訓練自己不受人我是非影響,即能『轉識成智』。」
上人教導,沒有「過去」的經驗,就沒有「現在」清淨無私大愛的力量;期許年輕人發大心、立大願,啟悲心、入人群。
「全球慈濟人秉持靜思家風,『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人人皆以無私大愛、為社會人群奉獻,雖然不免遭到誤會、遇到阻礙,卻從不氣餒、不放棄。之所以如此『幸福』地做慈濟,一路精進不退轉,就是因為人人心中懷抱著真誠之愛。」
上人言,慈濟走過四十多年,累積了豐富的經驗,也由眾多因緣成就;要把一切經驗、過程統整起來,文字化、制度化;長久流傳,真正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