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3期
2013-10-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助人線上
  人間問路
  草根菩提‧馬來西亞
  見證人生真善美
  會心一刻
  發現歡喜‧緬甸
  發現歡喜
  寰宇慈濟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〇一三年九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馬來西亞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3期
  十二至十三日 「人文」使命

◆9‧12~13《農八月‧初八至初九》

【靜思小語】以發自內心最純淨的本性,傳遞清流、帶動愛能量。

見迷得覺,在人間

凡夫久熏無明、習氣深重,以致曲解清淨的如來本性,不斷複製煩惱、加深無明。晨語時間,上人開示:「欲修除習氣,就要發大心、立大願,走入人群行菩薩道,在與人互動、做事的過程中,驗證佛法、體會妙諦真理。」

「凡夫見境即起愛憎分別心,感覺喜愛就想追求、占有;覺者認知世間萬物供應生活、美化人間,故以感恩心愛惜一切事物。」上人教導,佛法的研究室就在人群中,入人群才能接近明覺的本性。

「心胸狹窄的人,總是看重自己,見聞他人受稱讚,就生比較、計較心態,起嫉妒、傲慢等習氣;反之,勤修菩提道的學佛者,發願接引、度化眾生,因而樂於成就他人,看見別人成功,自己也由衷歡喜。」

「在人群中看見一念『迷』,就要得一分『覺』。」上人教眾學習覺者清淨、寬廣的心境,勤修菩提,廣布善種;人人開闊心胸,不因私欲我執而爭鬥,社會才能祥和平安。


清流泉源,在人文

人文志策會,大愛臺同仁報告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二十周年相關節目及報導,透過一幕幕影像讓人看見最初起步的艱難,以及慈濟人永不放棄的行善毅力。

「沒有花時間、費心力,事就無法成就。」上人開示有感而言,當年考慮要推動骨髓捐贈、建立骨髓資料庫時,許多醫療人士認知此事艱難,出於善意而持反對意見;然而,上人行腳南下到臺東、屏東、高雄、臺南等地,慈濟人即使並不了解相關細節,卻皆言:「師父想要做的,我們一定全力支持!」讓上人很感動,也覺得有信心。

靠著慈濟人的信心與熱情,一九九三年第一場骨髓捐贈驗血活動在彰化八卦山舉行,共有八百多人響應,就此開展慈濟骨髓捐贈推廣行動。

早期骨髓捐贈風氣未開,慈濟人運用各種方式引導大眾了解、響應——周德全師兄身背看板、騎機車繞行大街小巷宣導,還有上了年紀的委員在菜市場大聲呼喊:「救人喔!」並帶著關心的民眾來到骨髓捐贈宣導現場聆聽講解。師兄師姊們質樸率真的行動,讓人深刻感受到他們克服萬難、使命必達的真誠用心。

「為了成就救人的好事,他們只有一念信心——師父說的,做就對了!若沒有滅我執、破我相,誰能做得到?這分愛的能量很可貴。」

上人言,這一生走來,受到這麼多人的肯定與全然信任,豈能不盡心力、豈能辜負大家的信心?「所以我時時感恩,一定要把握時間,分秒不空過。」

此時世間濁氣濃重,上人指出,人文志業負有使命,要在世間傳播愛與善的清流。所謂「人文」,就是發自最純淨的本性,付出愛的能量,傳遞清流;期許能接引有志一同、有才華但是不貪著名利的人才,自愛付出,照顧好大愛清流。

「追求名利地位,總是得到愈多、心靈愈不快樂;未若非洲的貧苦居民,接受慈濟人給予的『心靈財富』,雖然生活一樣貧困,但是體會到付出助人的輕安喜悅,他們心境全然轉變,所以天天快樂。」

上人鼓勵大家,人文志業中心是清流泉源,是人文中的人文,期待人人共同一念心,讓這股清流從內而外不斷湧現,使人心轉迷為悟,讓世間轉濁為清。


平安危殆,在人心

臺中市西區有一棵千年茄苳樹,有建商預定在樹旁空地興建高樓,當地居民擔心工程會導致地下水源被抽乾,使茄苳樹失去水分,且高樓落成後會擋住陽光,影響老樹健康,因此組成護樹聯盟,呼籲保留老樹。

近日,建商與政府協商後,決定不建高樓,並將退還預售屋訂金;市府則計畫將建地規畫成公園;茄苳樹旁的百年茄苳王公廟也舉行封爐儀式,不再燒紙錢,避免金爐的熱氣及廢氣影響茄苳樹成長。

十三日早會,上人讚歎當地人用和平、理性的方式與建商溝通,建商願意轉商機為生機,茄苳廟也為了護樹而願意封爐;人人保護老樹、不為己利而付出的心意都很誠懇、很有智慧。

「世間的平安或危殆皆源於人心,心生惡念會破壞大地、讓社會動盪不安;起一念善則能保護大地、讓天地萬物調和共生。」上人表示,與千百年的大樹相較,人生更顯短暫與無常,要提起智慧,運用有限的生命為天地人間付出。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