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力,成眾事
如何讓團隊運作順暢?上人指出,不同的「職」位有不同的「權」力,相對地也要負起「責」任。各人權責不同,但是行事目標相同,各司其職、分工合心,即能達成目標。
「領眾者須具有感恩、尊重、愛的品『德』——感恩大家共同付出力量、成就諸事;體認人人平等,應相互尊重、互愛關懷、適當授權。」
上人言,協力的「協」是三個「力」相加,意味集眾人之力才能成事。「慈濟人多、事多、行事需要有固定接洽者為『窗口』,但是事務要由人人負責與承擔;能有清楚的概念,就不會執著於名相,能真正發揮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的良能。」
上人教導,身體力行菩薩道,也遵守團體的禮儀規矩,就是「合心」;凡事盡心盡力付出、共同參與,就是「協力」。
行善造福、入群修慧,都是自修自得,上人期勉,不僅要做好事,更要理解慈濟的法脈源頭,走入複雜的人事,以靜思法脈的淨水滋潤心地、增長慧命。
「要當『不請之師』,主動投入、積極參與,廣結善緣;若因為對人有成見,就被動等著別人叫自己做事,生悶氣、不開心,將失去行善造福、結好緣的機會。」
上人期許,將「感恩、尊重、愛」放在心中,達到人和、事和、理和。
「法存於心,就如懷抱著一顆可以辟邪的摩尼寶珠,能將種種境界化作增長慧命的法,撥除污濁髒垢,讓心靈維持清淨。」
有為,顯無為
「靜思法脈暨慈濟宗門文史結集研修中心」編纂處洪素貞主任報告經藏結集進度及書樣款式,上人與眾言及,慈濟思想系統真正貫連佛法與人間法,是重要的人間史蹟,必須妥善留存此「為佛教,為眾生」的人間佛法。
「佛陀所說法,不離有為法與無為法——有為法是『妙有』,無為法是『真空』。」上人言,世間各種有為法皆從無為法衍生而來,就像各種物質能合成、製造成可用之物,但種種物品經拆解、分析到最後,本質皆是「空」,故謂「真空妙有」。
真空的道理無形無相,本就存在。上人以「水」為喻,解說「有為」與「無為」——氣態的水無形無相,卻遍布空氣中,滋養萬物成長;就如「無為法」無形無相,看不到、摸不著,但是確實存在。滴水微不足道,卻是世間生命不可缺少;有形有相的「有為法」,分析其本質皆是「真空」,但因緣和合而「妙有」,也以其形相彰顯無為法的妙理。
「慈濟四大志業,是慈濟人在人間運用佛法成就的人間事,八大法印皆有無為法的真理在其中。慈濟從無為造作有為,做慈濟,也是『不住無為』。」
上人舉述器官捐贈、骨髓捐贈為例說明,佛法言世間有形之物皆有成、住、壞、空,人身亦是四大假合、有生有滅的物質;生命在六道輪迴中生生滅滅,一口氣上不來時,意識已經捨此投彼,而身體器官尚為良好,只要把握最佳時機,就能經由移植手術救助他人;骨髓移植則是救人一命,無損己身。
《無量義經》:「頭目髓腦悉施人」,是菩薩的無私大捨精神,也是現代醫療科技可以達成的有為法。上人言,法理事相兩相印證,才能讓大眾知道佛法不是存在白紙黑字的空談,而是確實存在、能夠運用的道理。掌握佛法精神、信受奉行,才能真正「為佛教,為眾生」。
真空,不執著
今年八月十一日至十三日,莫三比克慈濟志工分三個地點舉行今年第二次冬令發放,嘉惠九百二十五戶。八月十二日在馬騰得尼發放當天,當載米車輛抵達社區,卻還有一小段路不能到達,本土志工得知後,發動社區居民排成接力隊伍,將一包包白米透過人人手中,整齊傳遞、堆放在社區的蘆葦教堂前。
發放前夕,蔡岱霖師姊於教堂內介紹慈濟、帶動祈禱,由本土志工保羅翻譯成當地話語,許多居民感動而流淚。本土志工安娜原本在當地是頭痛人物,經南非慈蒂師姊循循善誘,改變了心念與行為、投入付出助人的行列。會中,她亦分享進入慈濟的人生改變,邀約居民領到白米後,明天開始煮一餐飯給其他需要幫助的鄰居吃。
上人肯定而言,慈濟人運用發放、救濟以及經驗分享的「有為法」,發揮「無為法」的妙用;隨著發放事相圓滿,貧苦人得救,大家也對「法」有所體會,而能轉變心境。「法輪轉、心輪轉,即能調伏不平衡的心念,轉變成願意付出大愛的菩薩,心靈愈富足。」
「菩薩『不住無為』——不執著、不固守在無為無欲的『真空』狀態,而是運用無為法進入人群、幫助眾生;受助者心懷感恩、助人者法喜,成就世間一切法,就是『妙有』。」
「靜思法脈如淨水,能滋養慧命;慈濟宗門如大地,可以播善種子。」上人言,四十多年來,慈濟人在世界各地大轉法輪、發揮大影響力,改善了許多的人生,這皆是真正要用心記錄的大藏經,期待用心彙整、細心編輯,讓法髓代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