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至七日 最靈驗的菩薩

◆9‧6~7《農八月‧初二至初三》
【靜思小語】發揮正向影響力,帶動人心向上、向善,就是真正靈驗的活菩薩。
自愛愛人,利益人群
十六歲的素瑪瓦蒂是印尼雅加達金卡蓮大愛一村的居民,目前就讀慈濟大愛學校高職辦公行政專業二年級,爸爸是送貨司機,媽媽是家庭主婦。
過去,她們一家人住在人口密集、衛生欠佳的紅溪河畔違章建築;二○○二年紅溪河水患過後,她們接受慈濟援助,入住大愛一村已十年,生活安穩。
為了感恩社會善心人士的愛,素瑪瓦蒂認真求學,成績名列前茅;十年來她持續響應「竹筒歲月」,日存善念,發願將來要和慈濟人一樣幫助苦難人。
二十一歲的薛爾頓,就讀南非約堡大學二年級,原籍辛巴威,因家鄉動亂來到約堡投靠舅舅的朋友,飽受種族歧視的惡言辱罵,但他仍積極向學。二○○八年南非因失業率攀升而發生大規模反移民暴動,逾五十人喪生,薛爾頓也差點失去生命。
逃過一劫的薛爾頓以優異成績考上大學,雖獲得社會捐款,仍湊不足學費;慈濟志工多次家訪,發現薛爾頓住在不到五坪的小房間,餐餐以白飯配鹽巴,刻苦上進,於是補助他學費及生活費。薛爾頓心懷感恩,假日穿上慈青制服,跟隨志工到貧民區訪視,陪伴貧困學生課輔,認為幫助別人是最重要的人生價值……
早會時間,上人以兩位年輕學子力爭上游、懷抱感恩心行善助人的故事,鼓勵即將受袍的慈濟大學傳播系學生,生活在平安富足的環境,應珍惜自身之福。
「懂得自愛、愛人的孩子,時時都在報恩,亦能得到人人的愛護。要感恩父母、社會與天地環境供應自己平安成長,更要把握時間吸收學識、開闊眼界,將來為社會人群付出,提升自我的人生價值。」
淨化人心,傳播善力
二十二位慈大傳播系四年級同學即將展開為期四個月的實習課程,今日在精舍舉行授袍典禮。上人致勉,出外學習要學習優點、警惕缺點,莫受不良影響,使清流變成濁流。
「現今舉目所見,社會濁氣沈重,欲降低濁氣,傳播媒體須注入清流,帶動人心向善、向上。」上人期許同學們都能發心立願,運用所學,傳播良善的人間訊息,成為淨化人心的菩薩。
「菩薩不是寺廟中供人禮拜的雕塑畫像,真正靈驗的菩薩存在每個人的心中——發好願、身體力行,就能對社會發揮正向的影響力。」
上人叮囑,媒體工作者要從「文化人」更上一層樓成為「人文人」。「自愛的第一步,就是保護自我心念不偏差,讓人從外在的形象,感受個人的修養,看見慈大教育的內涵。」
具高學識,養高品格
慈濟大學「媒體製作暨教學中心」,去年起與人文志業中心合作,將傳播學系教室改建為攝影棚及副控室,讓同學們有實際操作機器的機會;全校徵選出二十七位同學,由大愛臺同仁傳授攝影、後製剪輯、成音、燈光等專業技術。
「媒體製作暨教學中心」負責人陳定邦副教授,不只傳授專業更重視人文,教導同學進入攝影棚前要將脫下的鞋子擺正,實習結束也要親自打掃、將設備歸位;他並帶領同學回精舍出坡,師生皆跪著擦拭地板,從種種生活細節中,學習對工作的重視和尊重態度。
七日早會,上人嘉許陳副教授落實生活禮儀教育,讓學子們受高等教育也培養高品格。「修心養性、端正行為,就是學習;假如徒具高學識,卻不能自愛且照顧好自我生活,穿著邋遢、舉止輕浮,對人不恭敬,將無法受人尊重。」
上人感恩教育志業培養守護生命的醫療人才,以及為社會人群增長慧命的傳播人才,「感恩師長們用心用愛,培養善良單純的好人才、為社會注入清流,有助社會祥和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