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3期
2013-10-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助人線上
  人間問路
  草根菩提‧馬來西亞
  見證人生真善美
  會心一刻
  發現歡喜‧緬甸
  發現歡喜
  寰宇慈濟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〇一三年九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馬來西亞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3期
  五日 堅持清流

◆9‧5《農八月‧初一》

【靜思小語】人心回歸清淨光明,濁惡世間就能看見希望。

轉識成智,亮麗人生

十年前,一群就讀南非「慈濟第一小學」的小朋友,受邀來臺參加教育志業體十五周年慶,並以閩南語感恩慈濟人長年幫助和關懷;十年後,當年來臺的兩位祖魯族女孩「林琪蘿」、「何嫣達」,從南非遠赴慈濟大學語言教學中心學習中文。

早會時間,上人感恩南非慈濟人落實慈善工作亦致力助學,陪伴孩子們成長,引導「轉識成智」——不只學習知識與技術,更提升智慧,成就未來的社會人才。

「只是專研學問知識,缺乏道德涵養,很容易『聰明反被聰明誤』;以智慧認清人生方向,懂得自愛愛人,人生自然亮麗。」


自愛愛人,醫療曙光

臺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團隊,八年來搶救回幾百位糖尿病患原本必須截肢的腳。與醫療志業主管談話,上人感恩醫療工作者發揮救人良能,「醫好一位病患,就是挽救一個家庭,這是慈濟建院的初衷,迄今不變。」

醫療志策會中,上人感嘆,人心觀念污濁,污染了整個時代,身處如此惡濁的人間,唯有堅持清流,才能讓黑暗濁惡的世間透出一線光明。

上人引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說明,佛法謂眾生皆有清淨佛性,這分清淨的如來自性,就是「明德」,學習、了解道理,就是「明明德」。

「人心『明明德』,回歸清淨明亮如琉璃的善良本性,再以付出無所求的大愛救助苦難,就能讓漫漫長夜透露曙光,讓人看見希望。」

「雖然現代人心的責任感下降,卻仍要相信人性本善,營造出『誠、正、信、實』的醫療人文環境,帶動同仁自愛、守本分,讓醫療系統回歸清淨無染的本質,使大眾對醫療工作者提起尊重心。」

上人教導,自愛就是報恩∣∣盡本分、為人群付出,讓父母安心,就是報父母恩;樹立人品典範,不負師長期望,就是報師長恩;以所學回饋社會人群的栽培,就是報眾生恩。

「有能力付出的人生最富有。期待每一位同仁皆是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人間菩薩,讓醫療展露清淨曙光,讓每一所慈濟醫院都成為醫界典範。」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