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7期
2014-02-24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發現歡喜
  見證人生真善美
  天涯共此情‧馬來西亞
  天涯共此情‧印尼
  慈善臺灣
  生命的禮物
  同個屋簷下
  晶瑩童心‧美國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7期
  袋袋相傳善循環
撰文‧蔡瑜璇、黃筱哲 攝影‧黃筱哲

臺南
葉梅玉

一條大街,好幾家飲料店林立,人人一杯手搖飲料,解渴暑氣消;一手提袋,外出好攜帶。另一頭,傳統市場中人聲鼎沸,每買一樣菜,就多一個塑膠袋,店家給得爽快,民眾拿得理所當然。

這個景象充斥在大街小巷,平常到我們不會駐足留意,然而看在慈濟志工葉梅玉師姊的眼中,相當憂心焦急。六年前,師姊因「好話一條街」的因緣踏進了飲料店,赫然發現用來裝飲料空杯的塑膠袋被視為敝屣,棄置一旁,最終的命運是送至垃圾場,掩埋在土裏千年不化或送進焚化爐產生污染氣體。

塑膠袋「用過即丟」看似方便,實為資源的浪費,現代人只追求便捷快速,甚少思考這對大地環境的毀傷。梅玉師姊一念不忍心,情商店家同意回收,於是開啟了安南區回收塑膠袋的濫觴。

 

一念清淨起漣漪

烈日下,一個個沾有油漬殘渣的塑膠袋經清洗後晾掛在衣架,形成小巷中的獨特光景,這是梅玉師姊多年來保有的習慣。晾乾後的塑膠袋,可再摺成三角形收納好,就成了日常採買的最佳購物袋。

平日,師姊也會和同修坤平師兄騎著腳踏車到住家附近的飲料店收取塑膠袋,腳踏車來回多趟可以載得動龐大沈甸的塑膠袋,但兩人回收的速度卻遠比不上連鎖飲料店的加盟成長。

師姊不是個個性很會鼓吹的人,而是「對的事情,一步步踏實做」,默默在生活中力行,把握機會宣導,用身教帶動他人。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數年下來,安南區已有十多位大愛媽媽、志工們響應,七十多間店家配合回收之因。

你我需用心看「袋」

這日,我們僅邀約到一部分由梅玉師姊帶動回收塑膠袋的志工到環保站拍攝合影,我突然靈機一動,將回收的塑膠袋及飲料杯封口膜搬了過來,只見他們異口同聲地說:「這就是我們回收的,沒錯啦!」志工們捧起回收的成果,露出喜悅笑容,這畫面看似豐收,卻也同時反映出塑膠袋濫用的程度。

我還記得那天的談話中,梅玉師姊這麼告訴我們:「現在,我不是要呼籲更多志工出來幫忙回收,而是期望人人更加謹慎使用塑膠袋。」的確,再多的志工也來不及回收龐大的使用量,唯有人人在日常生活中多一分疼惜大地的心,從源頭減量,甚至不用,才是根本之道。我想,這不僅是梅玉師姊的心願,更是我們的地球一再向人類苦苦哀求的吧!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