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放棄
由大愛電視臺製作的節目「地球的孩子」,本月播出滿一千集。這個曾數度獲兒童少年節目金鐘獎等獎項的節目,在過去十年來,走訪九個國家、三十三個城市,報導突破困境的兒童與青少年故事,在在激勵人心,令人感佩。
其中一位是臺灣的郭韋齊,今年二十歲,幼時因感冒引發敗血症,截去四肢。她在家人的關愛下,堅強活下去,學習芭蕾舞,舞出屬於她的生命風采,並且參與公益活動,為社會貢獻一分心力。
在「地球的孩子」一千集特別節目中,韋齊回顧艱辛的成長路,說抱持的就是「永不放棄」的心念,只要相信自己做得到,就能產生追求夢想的力量。在長期追蹤報導的鏡頭中,她證明了靜思語中的一句話:「不要小看自己,人有無限可能。」
節目製作團隊也曾在二○○七年,隨同慈濟志工訪視大陸甘肅乾旱地區的居民和學校,看到一位女孩緊握著一枝僅餘一公分的鉛筆寫字,不放棄學習機會。這畫面感動眾人,大愛電視臺遂發起「鉛筆盒」募集活動,把臺灣的愛心送到這教育資源匱乏的遙遠窮鄉。
慈濟在大陸助學十七年,超過十一萬人次懂得上進的清寒學子受惠,包括川震災區和華北農村的窮苦人家。他們的家庭遭逢天災、傷病打擊,志工訪視後發現,貧窮反而是這些孩子的「逆增上緣」,他們小小年紀就學會照顧自己,為家人分憂解勞。
他們不怨天尤人,一心爭「志」,努力讀書,希望扭轉人生,改善家人的生活。求學路途雖坎坷,但也淬鍊了他們的精神毅力,使他們步步走得堅強踏實。
這些故事皆是生命的典範,可以鼓舞啟發臺灣的年輕世代,尤其是既不在校讀書,也不就業、不接受職業訓練,符合國際社會「尼特族(NEET,全稱為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 )」定義的一群人。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前年臺灣十五到二十九歲青年中,這樣的族群約有十一萬五千人。
不少人因為謀職困難,幾經挫折後心灰意冷,於是自絕於人群。雖然臺灣和歐、美、日、中國大陸皆面臨同樣挑戰,有待從經濟政策、社會安全、教育輔導等面向,謀求解決之道,然而,個人也需培養「永不放棄」的精神信念。
唯有轉念正向思考,勇於找路,峰迴路轉,就可見開闊有希望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