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7期
2014-02-24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發現歡喜
  見證人生真善美
  天涯共此情‧馬來西亞
  天涯共此情‧印尼
  慈善臺灣
  生命的禮物
  同個屋簷下
  晶瑩童心‧美國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7期
  二十五至二十六日 走入「法」的精髓

 

1‧25~26《農十二月‧二十五至二十六日》

【靜思小語】聞法長慧命,用法轉心念。

 

常懷感恩,常起歡喜

與一位遭遇逆境挫折的師兄談話,上人以自己四十多年來做慈濟所經歷的風風雨雨勸勉,即使一時之間不被理解、遭受批評,依然要堅持信念、堅定正信,切莫在境界現前時慌亂迷茫、取信旁門左道。

「自心作怪,才會自亂心思。只要建立正信、行於正道,天天是好日、時時是好時、方方是吉向。」

上人提及,早年有一位志工買了新房,歡喜入住後,卻聽聞一位法師說,房子風水不好、祖先牌位擺放位置不對,若不經一番改動修正,居住其中恐怕會有不好的影響。「我告訴她:『心正氣盛邪不侵。』心不正、生懷疑,有疑就會招怪;反之,心歡喜,氣旺盛,常懷感恩、常起歡喜,自然時時平安吉祥。」

心,如何才能輕安自在?上人鼓勵師兄親自走到苦難地。「將愛心力量傳達給苦難人,與眾生結好緣,就能感受付出無所求後,輕安自在的心靈境界。」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大愛劇場「明月照紅塵」真實主角——彰化游陳毛師姊,昨日以九十二歲高齡安詳往生。二十六日早會,上人讚歎師姊具有臺灣傳統婦女美德,以寬大心量為家庭付出;走入慈濟後,藉由到醫院當志工與病患互動,體會到「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進而開解自我心結,且以其身行典範,帶動出許多精進委員,與眾結好緣,生命價值因而提升。

「要學習資深志工的人品典範,恆守人生方向不偏差,堅定志向精進前行,知福、惜福,更要造福。」

慈青幹部薪傳營圓緣典禮,上人期勉年輕學子要深植法脈宗門的「因」、會聚善「緣」,擔負傳承靜思法脈、廣開慈濟宗門的使命,讓粒粒飽滿的菩提種子成長為結實纍纍的大樹,再產生無量種子。

「種子是『因』,土地、陽光、空氣與水分是『緣』,只要因緣會合,種子就能萌芽,漸漸長成大樹、開花結果。每顆果實裏有眾多種子,種子再入土生長,復能一生無量、無量一生,輾轉生出纍纍種子。」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什麼種子,就能長出什麼樹種、結出相同的種子。上人言:「傳法脈、續慧命,與種樹結果的道理相同,要讓每一顆菩提種子,有因緣成長為百年、千年的大樹,不斷衍生無量種子。」

眾生根機鈍劣,難以了解佛法精髓,總是沈迷欲樂、隨著煩惱造業。佛陀為了度眾生,廣設方便法,一步步引導眾生,讓大家漸次深入法髓。上人表示,佛法合於科學邏輯,具有科學觀、哲學觀,也有物理觀、生理觀、心理觀,請大家用心體會,直接走入法的精髓。「透過戒定慧與聞思修,明辨是非、觸動真如本性,自然能了知宇宙人生的深奧妙理。」

現今社會上有許多「低頭族」,過度沈迷網路,吸收大量似是而非的訊息,上人提醒,如此將自陷險地。「知識是複雜的,是經由學習的過程而得,恆以私我為中心;智慧則是透過修好道德、轉識成智而來,能利益眾生、美化人間。」

上人教眾要善用科技聞法,開啟智慧。「難得人身,又得聞佛法,要把握方向、建立正信。有正信、修學正法,就能增長智慧,不再因為迷茫而找不到路。要堅持發心立願,將所學的知識轉變為智慧,利益社會人群。」

 

知體相用,得真實智

大陸人口多,想要追求人間佛法、發願成為人間菩薩的人也不少。與大陸慈濟人座談,上人提及泉州環保志工,天天挑著扁擔穿梭於古老的住屋、狹窄的巷道回收資源;不只做得歡喜,且天天用心聞法,帶動更多人心起覺悟,讓地球多一分保護。「行善也要吸收佛法,期待大家往善的方向勤精進,深入法脈宗門,了解舊法新知。」

現代科技神通廣大,全球每天皆有數十萬慈濟人透過網路視訊「薰法香」,與師父「同步同心」。上人致勉大家時時薰法香,聞法長慧命,用法轉心念。

「有心弘法,就要深入探究『體』、『相』、『用』——體是本質,不同種類的植物各有不同的『體』,是何種類的植物種子必然就會長出那種類的植物;相是形相,每種植物各有其獨具的『相』;用是用途,善加運用即能發揮很大的功『用』。」

上人表示,體相用即是佛法道理的精髓;深知人人都有真如本性,明了凡夫反反覆覆沈迷造業中,透徹萬事萬物的道理,自然能回歸清淨本性。

「期待大家深入善法、開啟智慧,利益眾生。反之,無法堅定道心、經不起誘惑,將步步涉入險境。」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