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7期
2014-02-24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發現歡喜
  見證人生真善美
  天涯共此情‧馬來西亞
  天涯共此情‧印尼
  慈善臺灣
  生命的禮物
  同個屋簷下
  晶瑩童心‧美國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7期
  十九至二十日 三「香」合一

 

1‧19~20《農十二月‧十九至二十日》

【靜思小語】聞「法香」,得「道香」,還要力行「德香」。

 

法香,道香,德香

「凡夫無明、不明道理,失去方向的人生,就像沈浮不定的破船,在大海中隨風漂蕩。」與教聯會老師們談話,上人指出,不同於世間法隨著時代改變,佛法是永恆、古今不變的真理,期待人人聞法自度,再用真實法去度人。

慈濟成立至今已近半世紀,上人期待第一代靜思弟子「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合和互協、同體莫分心,為團體樹立歷千古而永在的制度。

「唯有親身聞法,才能直接從佛法中接觸真諦。否則,光是聽人轉述,如隔靴搔癢,取法將有偏差之虞。」

上人強調,有法才有道。「聞法香,得道香,還要身體力行;『法香、道香、德香』三香合一,才堪為典範。」

美國楊凱丞小朋友於網誌上分享與家人出遊,體悟到「一步一腳印」——搭乘直升機固然快,卻看不到沿途風光;修行亦同,唯有步步踏實,才能真正體會心地風光。

上人以此為例表示,幼小的孩子如純真種子,須以沃壤、淨水灌溉,用心傳道授業。

「孩子的純真本性如明鏡,隨著年齡增長,易受外境污染,師長們要適時教育,使之時時保持明亮,莫使心靈煩惱浮現。」

 

啟動「法入心」效應

二十日與宗教處同仁談話,上人讚歎歲末祝福行腳中,看到各地新受證委員、慈誠不分老少,上臺演繹經藏,大家經由長時間讀經、聽法、共修、練習,將點滴法水深入心靈,才能在舞臺上展現整齊的唱誦與動作,每一個字都感受到慈濟人的「心」與「意」。

「法入心,即能與人合心——過去各有見解、各行其是;深入經藏後,彼此感恩、相互扶持。人人以法互動,心念融合,才能達致『慈悲等觀,人人協力』,隨時隨地皆以平等心與人協力共事。」

經藏演繹是慈濟宗門獨樹一格的人文表達,上人期許從臺灣到海外,帶動起「法入心」的效應。

「法是道,道是理。人人依循道理而行,你改一下、我讓一下,在充滿道香的氛圍中,自然能去除習氣、建立德行、成就德香。團體中有法香、道香、德香,彼此之間就能相處融洽。」

上人期許大家不斷地募心募愛,社會中每一個人都願意付出愛心,家家戶戶造福,如此即得「福無量」。

 

人同己親,廣行善事

為幫助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重返校園,二○○七年起,大陸慈濟志工與江蘇省兒童少年福利基金會合作「春蕾計畫」,每年兩次前往蘇北各縣致贈助學金。該會祕書長胡優優女士等人,今來花蓮向上人道感恩。

再富裕的地方、再強盛的國家,都有苦難眾生。上人表示,慈濟二十多年來在大陸點點滴滴耕耘,拉長情、擴大愛;除了為苦難人提供有形的救助,也不斷提升人心愛的能量,帶動人人提起至誠之心,廣行善事。

「人心欲望無窮、心靈永不滿足,即使富有錢財也難以快樂。因此要帶動富有之人願意付出,從付出中體會種種人間苦相、啟發愛心,成為心靈富有愛的『富中之富』。」

上人表示,慈濟人「付出無所求,還要感恩」並非口號,而是最真切的感受。「付出之後感受法喜,心有所得、慧命增長,故能對受助者由衷感恩,且樂於分享法喜,愛的能量源源不斷。」

菩薩,不是在佛龕上供人膜拜。上人表示,心能覺悟,勤儉節約,利益群生,就是菩薩。現今全球災難偏多,期許人人來做菩薩,力行心靈環保、生理環保與大地環保。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