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至十四日 學法入心、用法度心

1‧13~14《農十二月‧十三至十四日》
【靜思小語】法貴在能用,用得對,才是善法。
道心堅定,法香度人
早齋後,與大林、臺中兩所慈濟醫院同仁談話,上人叮囑,醫者父母心,不能隨波逐流,把醫療變成商業行為。「堅持崇高品格,鞏固醫療典範,才能真正造福人間。」
即將返回花蓮,上人於彰化靜思堂對眾叮嚀,新的科技知識固然要學,優良的古文化、人文道德也要保留。「就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這是儒家教育理念,教人顯明原有的品德善行;與佛陀所說『人人本具佛性』的道理相通。」
眾生皆有清淨本性,只是生生世世熏染無明習氣,隨著欲念不斷造業,以致煩惱叢生、掩覆清淨自性。上人教導:「要顯明德行、回歸清淨本性,首要去除無明煩惱。」
物品歷經長時間風吹、日曬、雨淋,一旦髒污破舊就會被丟棄。上人引喻,人人本具清淨本性,若遭種種煩惱無明污染、養成壞習氣,所作所為亦將被人厭棄。「物品可以回收再利用,迷茫偏差的人生,亦能心起覺悟、改頭換面,再對社會人群有所貢獻。」
上人感恩環保道場營造出充滿善與愛的環境,接引許多人改變惡習,為大地、人群付出,且能當眾發露懺悔,傳達發人深省的人生道理,發揮影響與感化力量。
「嚴守戒律,堅定心志,深入經藏,開啟智慧,就能找到去除壞習氣的方法,保持清淨品德。」
慈濟人日日「薰法香」,上人表示,法的香氣,是從聞法人的身上散發出來的。「身體力行佛法,建立品德典範,才能讓人聞到清新的『德香』、受人尊重,所說的話才能讓人信服。」
上人祝福大家,學法入心、用法度心,讓道心如草木逢春般茂盛繁榮。
苦集滅道,踏實行經
回程再度來到新竹靜思堂,上人殷囑,要善用新啟用的道場,合心耕福田,讓新靜思堂成為「心」靜思堂。
「慈濟道場,是為了廣招人間菩薩而設立。自心要有『法』,同時將佛陀教育落實在人間。」上人教導,行菩薩道廣度眾生,不能只憑少數人的力量,必須人人手牽手、心連心,展開包容眾生的大心量。
「佛法存心,就能知足∣∣心若空虛,永不滿足;心靈踏實,就能富足。要引法入心,善解人我是非,包容世間萬物。」
人生之「苦」,來自於「集」,衍生、聚集了很多煩惱,讓人痛苦。上人教導,踏實行菩薩道,即能步步深入「苦」諦、體會「集」諦;聞法入「道」,才能從根源「滅」苦得樂。
「信、願、行是學佛基礎;菩薩道上要穩定前進,方向不偏,一定要有信、願、行。」上人說明,「信」如菩提樹的根,根向下鑽得愈深,樹幹就能向上生長、枝葉茂盛;有「願」、發心造福人群,才能凝聚大力量、匯聚大福氣;信根深植,在人群中多造福田、多結福緣,就能將人間路鋪得平坦,順利連接菩提道,即是力「行」。
「再好的藥,若不對症,也不是良藥。法貴在能用,用得對,才是真法。」上人教眾持續精進聞法,生活有佛法、內心有菩薩,日日勤行菩薩道,慧命就能日日增長。
佛心師志,菩提善種
結束第二階段歲末祝福行腳,十四日早會,上人欣言此行所到之處,皆感受到人與人之間豐厚愛的能量,即使寒流來襲,心靈亦感溫暖。
在臺北關渡志業園區歲末祝福典禮上,委員號一一九、法號「靜妙」的葛陳寶珠師姊,帶著她接引出來的三十多位委員上臺分享;高齡八十二歲的她,除了持續與幾百戶會員互動,也積極參與慈濟事,是值得欽佩、學習的菩薩典範。
「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皆有她的身影,雖然年事已高,仍持續接引人間菩薩,所帶動出的每一位慈濟人,都是精純的菩薩種子,能再接引其他人,產生更多大愛能量。」
欣慰於資深慈濟人在菩薩道上力行不輟,上人致勉,慈濟不只是行善團體,而是法入心、行如法的真善美團體;期待人人具正信、啟正念,以佛心師志為人生方向,堅定菩薩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