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7期
2014-02-24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發現歡喜
  見證人生真善美
  天涯共此情‧馬來西亞
  天涯共此情‧印尼
  慈善臺灣
  生命的禮物
  同個屋簷下
  晶瑩童心‧美國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7期
  四至十日 「心」與「法」相契

 

1‧4~10《農十二月‧初四至初十》

【靜思小語】「德」從何來?從「心」與「法」相契而來。

 

心開闊,好命就來

東北季風猛烈吹拂,卻無減元月四日新竹靜思堂啟用暨歲末祝福典禮的歡欣氣氛,三千多位慈濟菩薩歡聚一堂。上人致勉,慈濟人依正法、行正道,時時都是好時,日日都是好日,要珍惜此一道場,精進修行、廣招人間菩薩、弘傳人間佛法。

上人籲請新竹慈濟人發揮真誠之愛,合和互協守護莊嚴殿堂,守護人心真、善、美。「大家要經常『回家』——回到心靈的家。」

透過「慈濟大藏經」影片,看到世界各地天災人禍之苦。其中,約旦慈濟人持續關懷境內敘利亞難民,除了提供物資援助,更以溫暖擁抱膚慰苦難、冰冷的身心,給予依靠。上人感嘆,人心不調,造成國家社會動盪不安;欲救世,先救心。

「生活要平順,就要心寬念純。心思單純快樂,走入人群付出,生命因而豐足、寬廣。反之,若心力都放在私情、事業上,生命煩惱狹隘。」

上人勉眾開闊心胸,作眾生的「不請之師」,就地、就近濟助苦難,加強淨化人心。「心開闊,好命就來。」

 

轉心輪,勇猛精進

在臺中靜思堂期間,上人與師兄師姊開示:「法不入心,做慈濟事也只是工作而已。唯有在人與人之間發揮清水之愛,才能以法水滋潤粒粒菩提種子,度化無量人間菩薩。」

上人嘆言,凡夫總是執著世間名相,常為名利地位而爭、糾葛;若在付出的同時,卻放不下執著,隨境界生無明,在人我是非中困擾不休,就如阿修羅道。

「凡夫,總是在我、你、他之中,不斷分別計較;雖在造福,卻常起無明,時時生起計較與比較心,不願成就別人;如此既惱害他人,自己也很苦惱。」

「心中無法,永遠複製煩惱無明;心中有法,即能不斷複製菩提種子。」

上人教眾日日薰法香,提升品德,人與人之間即能充滿法香、道香與德香。

「德」從何來?上人教導,從「心」與「法」相契而來。

「不肯聞法、不了解道理,儘管造福再多、福報再大,一旦慧命中斷,最終仍是無路可走。照顧好自我道心,鋪平人間路、接軌菩提道,才能廣度天下眾生。」

世間路難免有瓶頸,上人叮囑,若不精進聞法,一旦遭遇逆境就容易退轉。「聞法精進,將所走的『道』與所體悟的『理』契合,法常住於心,菩薩道上就能勇猛精進。」

上人勉眾善用慈濟道場,多結好人緣、多造福人間,致力轉動眾生心輪,讓更多人心得淨化,即能少造業、多造福。「唯有心輪轉,業才能轉。」

 

愛接力,代代相傳

「親自投入人群中付出,見聞各種人生苦相,做得心寬念純,且將所做之事融會佛法與眾分享,讓人感受『德香』與『法香』,欲接引人間菩薩就『有法度』。」

與中區合心團隊談話,上人表示,道場要有人文,首要從「人」做起——心要寬、念要純,將人人視為一家人;要將「法」吸收入心,展現在待人處事中,自度度人。

慈濟人人平等、沒有階層之分,上人再度強調,「合心就是協力」。

「承擔幹部是階段性任務,資深者卸任之後,要堅守委員、慈誠的本分,陪伴新進者步步做、步步學,作為他們的助力。假如任期到了就休息,道心道業中斷,慧命也將枯萎。」

入慈濟門,不只是服裝、行儀舉動要整齊,上人強調人人的心更要整齊——虔誠、清淨。「整齊,就是最莊嚴的道場;合心,彼此才會貼心。」

 

捨煩惱,心佛相通

中區慈誠委員精進聯誼,上人開示,要照顧好內心道場,彼此合和互協,廣度眾生。

眾生隨業輪迴,苦難無盡,佛陀對眾生轉法輪,首言「苦諦」。上人說:「眾生苦,苦在煩惱放不下、無明除不去;即使已經學佛,還是『無法度』——法不入心,沒辦法度自己,遑論度他人?」

人與人之間,隨著各自的煩惱無明而造業受苦。上人感嘆,凡夫心靈不能相通,更遑論通達佛心?

「佛陀的心靈境界靜寂清澄,毫無雜音、雜念、無明妄想,一切都能放下,卻提得起廣度眾生的心念。隔在凡夫心與佛心之間的,就是惑、業、無明、苦難。」

上人表示:「只是向外造福,內心沒有修德,將充滿煩惱無明,容納不了別人、不願意成就別人的道業,也阻礙自我道業。弟子法入心,師父才會安心。」

慈濟人秉持慈、悲、喜、捨的菩薩精神,在世界各地付出無所求,實踐佛陀理想中的菩薩行;上人籲眾珍惜身在平安之地、得入菩薩團體之福,用心聞法,精進行於菩薩道。「來到慈濟行菩薩道,要學會『捨』——捨去前一分鐘的煩惱,時時建設好心靈道場。」

上人教眾,縮小自己,縮到能入別人的眼、深入別人的心,但是任何人有需要都樂於幫忙;身段謙卑柔軟,就能讓人銘記於心,也自然能得人尊重。

 

真誠愛,法親關懷

與資深志工談話,上人勉眾把握因緣,照顧好新進者的道心。

「我很重視『因緣』兩字∣∣有因,才能相會;有緣,才能同在一個團體裏。因緣具足,就要用心接引,讓人人在此修好人品,有益家庭平安、社會祥和。」

人人都有清淨善心,只因受後天社會的濁流污染,欲念叢生。上人表示,人生路走偏了,要再拉回來很困難,必須運用佛法來導正,修養品德、增長慧命。

「佛法不離世間法,人間菩薩有引導、教化眾生的責任與使命。要營造一個好環境,深入人群相互影響、以善法接引,珍惜每一顆種子的因與緣。」

歲末祝福典禮,多位師兄現身說法,過去酗酒、抽菸、賭博,讓家庭悲苦不安;走入慈濟後,深切懺悔且戒除惡習,令家人欣喜。

上人欣言:「要戒除酒癮、菸癮、賭癮等,實在不容易;但是慈濟人持續陪伴不放棄,只要能救一個人,就等於是救了一個家庭,也解除了一個社會隱患。」

從凡夫地修菩薩道,難免還有習氣。上人教眾,運用佛法理解道理、去除習氣,行走正確的人間道路,才不致迷茫造業、空過此生。

幾位志工分享自家遭遇變故,在法親陪伴下勇敢走出陰霾。上人提醒,向外付出、度化他人,同時也要做好法親關懷,以真誠之愛,照顧好每一位慈濟家人。

「法親的支持及鼓勵,是慈濟人安度人生逆境的一大助力,要提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精神,相互感恩、尊重、愛,陪伴法親走過坎坷人生路,扶持度過人生難關。」

 

傳法脈,累積道糧

為援助菲律賓海燕風災,清水靜思堂舉辦義賣募愛心。上人感恩大家樂於付出:「有能力助人,代表自己平安有福。在別人需要時伸出援手,就是『聞聲救苦』的菩薩心行。」

一般人總是求平安、求福報,上人表示,過去若沒有造平安健康的「因」,實難得到平安健康的「果」。「用心精進造福修慧,才能福慧雙修。將『福』扎實種在居住地,才能讓這片土地更平安。」

「行善造福,心中也要有法,才能自度。」上人說明,修行不是只有拜佛、誦經而已。「法入心、運用在生活中,才能真正做到『佛法生活化』,也才有智慧分辨『是』與『非』,讓心靈方向不偏差。」

靜思弟子身負傳承法脈責任,上人叮嚀,心中有法,待人處事穩重、虔誠,所做所言就能讓人樂於接受。「真誠之愛,要從自心培養,內外一致,才是誠、正、信、實。」

 

護慧命,堅定道心

中區八場歲末祝福典禮,在臺中、豐原、清水靜思堂及南投聯絡處舉辦;上人無論行至何處,慈濟人皆以溫暖人牆包圍,不使寒風撲身。

上人於各場開示時,勉勵慈濟人日日聞法,內修心、外弘法,培養感恩心,帶動善行、共聚福緣。「有好道場,也要有好菩薩。既已入佛門、聞佛法,就要用心吸收運用,迎佛入心、引法入心。心中有佛、行中有法,一切如法,才能莊嚴道場,廣度眾生。」

上人強調,內修外行都要扎實,才能發揮良能度眾生。

「入群度眾,莫被眾生的濁氣所污染;要讓心不受污染,心中必須有法。就如身體免疫力健全,能保護健康;法入心,慧命健全,就不容易起心動念、退轉道心。」

 

淨心地,莊嚴道場

中區有一千三百多位福田志工,細心維護、成就菩薩的好道場;還有七千九百六十三位環保志工,在各社區呵護大地、淨化人心。

上人叮嚀,大家平時整理道場、回收資源,愛護環境也要內修自心——向內修一分清淨的心地,成就心地好環境,莫讓垃圾堆積,心靈常陷鬱悶、煩惱。

「修行就是修整內心的環境,讓心地乾乾淨淨無煩惱;有清淨明亮的心,才能提升智慧、明辨是非,對於一切境界清楚明白。天天打掃心地,心靈不堆積煩惱無明『垃圾』,即是耕耘內心福田。」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