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至三日 以法自度

1‧2~3《農十二月‧初二至初三》
【靜思小語】帶不動人,就要有法度自己。聞法知理,就能不受傷、不退轉。
歡喜心,不覺老
八十一歲的陳顧,是委員號一千四百多號的資深慈濟人,日日「晨鐘起,薰法香」,至今已七、八年。去年五月,為了使用電子書,開始學習使用日語注音,一面學習、一面推廣,還能用電子書轉寄聞法心得,令人讚歎。
八十四歲的吳秀師姊,今年獲得組隊推薦回任協力組長。她趣言:「沒有人要承擔,我來承擔,協力組長就讓『阿祖』來做。」
九十歲的李登山,八年前想參與志工培訓,自覺年紀大而退卻;去年初老伴往生,他有感再不加入就沒有機會,今年報名培訓,發願做慈濟做到無法做為止……
與桃園區慈誠委員溫馨座談,上人以幾位老菩薩的精進實例,鼓勵大家把握當下,莫讓時間空過。
「人身難得。莫擔心自己年紀大了,能做什麼?還有用嗎?年長者擁有豐富的人生歷練,是人中之寶。有心、願意用心,就能常保敏銳的思考能力,不會退化失憶;天天歡喜做慈濟,不僅慧命增長,也有益身體健康。」
傳法脈,眾成就
佛陀說法有「六成就」,其中「眾成就」,意指要有聞法眾,佛陀才有講經的動力。
目前全球有十三個國家地區,兩百三十二個社區道場,每日運用網路視訊與精舍同步聆聽晨語開示;臺灣各社區道場已累計超過三十五萬人次「薰法香」。
上人欣言,精進的弟子是師父的助緣。「每天有這麼多人克服時間、地理限制,用功聞法,讓師父很感恩;即使年紀大了、身體狀況不如前,仍堅持日日講晨語,和天下慈濟人分享佛法。」
慈濟即將邁入五十年,大家庭的成員年年增加,組隊不斷擴編。上人致勉:「大家都是第一代的靜思弟子,要為法脈宗門樹立健全的架構制度,帶動人人於菩薩道上勇往直前,讓法脈宗門永續,天下苦難人皆能得救。」
菩薩「慈悲等觀」,沒有分別心、沒有階層高低;上人說,合心、和氣、互愛、協力亦是平等、平衡的,其中,「協力」組隊最重要。
「資深幹部要用心傳承、培養人才——不論是在前帶動、在旁陪伴或於後推進,都要照顧好眾人的道心,陪伴、輔導每一位初入宗門者,行走大直道、方向不偏差。」
上人強調,帶人要帶心。倘若帶不動人,就要有法度自己,不能生起退轉心,想卸任了事。聞法、知道理,心就不容易受傷;也不會在付出的過程中,一遇困難就退轉道心。心中有法,就能提升智慧,善解一切境界而輕安自在。
人人都有自性三寶,都有平等的智慧和慈悲;上人教導,法入心,所分享的心得就有法味、團體就有道氣,如此才是真正的人間菩薩團體。
善與美,平安福
家住臺北的黃坤成,從小脾氣暴躁,國中畢業後從事油漆工作,染上喝酒及賭博等惡習,到處惹是生非,讓人避之唯恐不及。年過四十接觸慈濟,從此用過往對人加諸暴力的雙手,為獨居長者、殘疾人士打掃住家,還投入環保、居家關懷;此後人生對家庭、社會有良善貢獻,獲眾人肯定。
桃園靜思堂歲末祝福典禮中,上人表示,在臺灣,天天都可以看到人間菩薩的大愛行動;許多人過去顛倒迷茫,走入慈濟後,卻能轉換心念、改變人生,成為勇於承擔、大捨無私的人間菩薩,令人敬佩。
「人人本具佛性,可惜生生世世受貪、瞋、癡等無明煩惱污染,心門無法打開,舉手投足、開口動舌、起心動念,造了很多的業;生生世世又帶著業的種子來人間,再造業因、結惡緣,難以脫離因緣果報之苦。」
全球慈濟人日夜奔波忙碌,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而努力;過程很辛苦、身體很疲累,但是每每上人慰問他們:「幸福了!」大家都歡喜回應:「很美滿!」上人讚歎,這就是發大心、立大願,以真誠善念利益人群,實是具有大智慧的人間典範。
「人間的苦,不只是環境的無常,身心的病苦,還有天災人禍的苦難。莫只是想著自家的事、工作的事,或是與自己生活範圍有關的事,在種種人我是非的煩惱中打轉;走入人群,得以閱讀豐富的人間大藏經,從而開闊眼界與心胸。」
上人教眾體認身在臺灣之福,知福、惜福、再造福,讓臺灣永遠都是平安、祥和而有能力為其他國度付出的福地。
「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自身平安而能付出助人,比受助者更有福。體會自身有福,就要無私付出,看見苦難人得救,自然而得由衷歡喜。」
心清淨,即淨土
馬來西亞雪隆慈濟人日前舉辦歲末祝福及二十周年慶活動,廣邀民眾「入經藏」,三場活動共有兩萬多人參加,臺上臺下動作整齊,眾人虔誠以法相會,如處人間淨土。
「這般美好境界,是集合眾人祥和、有愛的心所成就;有愛的世界,就能祥和而美好。期待這分真誠善念、愛的能量,能推得更廣、更普遍。」
五濁惡世,需要人間菩薩救拔眾生身心之苦,也需要人間菩薩廣傳正法、導正社會亂象。上人言:「傳法,心中不能缺少『法』,要深入法髓,以莊嚴整齊形象入人群、轉法輪。要將濁亂的人間現象當作增進修行道業的資糧,以誠、正、信、實的態度,真善美的心靈,淨化人心、美化人間。」
上人致勉,只要有因緣、有心、有時間、有願、有力,就要勇於承擔,為慈濟鋪設平穩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