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7期
2014-02-24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發現歡喜
  見證人生真善美
  天涯共此情‧馬來西亞
  天涯共此情‧印尼
  慈善臺灣
  生命的禮物
  同個屋簷下
  晶瑩童心‧美國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7期
  一日 說真話,且是「真好話」

1‧1《農十二月‧初一》

【靜思小語】社會盛行「罵」的文化,感恩、尊重心就會逐漸消退。

 

清流源頭在「人文」

二○一四年的第一天,大愛臺迎接十六歲生日,上人於關渡志業園區開示,感恩同仁們長年來步步艱辛、步步踏實,真誠投入,為普天下廣布清流。

「十六歲是充滿朝氣的青少年,大愛臺作為清流湧泉的源頭,要以蓬勃朝氣將清流廣繞全球,淨化人心。」

全球人口快速增加,社會變動快速,人心早已不復過去的單純。上人感嘆四大不調的災難愈來愈多,實因人心欲念膨脹,破壞大地、污染空氣;更需要善用媒體的傳播力量,淨化人心。

「十六年來,大愛臺隨著時間累積而成長,不斷地開闊空間,忠實記錄人與人之間的大愛足跡,展現慈濟人生命的寬度與深度。期待同仁們志為『掘井人』,鞏固源源不絕的清泉源頭,讓清流永續傳播,淨化世間人心,成就『人文中的人文』。」

與戲劇部同仁座談,上人表示,許多人過去迷茫懵懂,在接觸慈濟、投入慈濟後,幡然醒悟、回歸正向、向外付出,人生變得寬廣而深遠。期許編劇們要用心詮釋慈濟人生命中的菩提大道。

「佛法,是佛陀所覺悟的真諦。慈濟人的生命不離佛法、不離慈濟。而佛陀的心靈境界超越凡夫眾生,是聖人而不是神;莫將佛陀神化,而要『聖化』。」

上人表示,「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是佛陀覺悟後的理想菩薩世界;「大愛臺要以淨化人心為目標,用心傳達真善美,讓人人將真實的佛法運用在生活中,活得『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救自己的心,也救他人的心。」

 

美善寶島在「臺灣」

午後,《旺報》、《今周刊》、《時報周刊》、《新新聞》、《中國時報》等媒體主管來訪。座談中,上人言及,日前在板橋靜思堂回答一群媒體人士提問,對於民眾票選去年代表字「假」的看法。

「這代表,人與人之間互不信任;民眾對於接收到的訊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無法相信。期待媒體要說真話,而且是『真好話』,不要總是加強、放大負面訊息,引發人心惶恐不安。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互信互愛,社會才會美。」

慈濟在臺灣僅是環保志工就有八萬多位,已受證的委員及慈誠約六、七萬人,還有人醫會、教聯會、慈警會、大愛媽媽等功能團體,愛的能量涵蓋社會各階層,不分年齡老幼,人人以真誠之愛,為社會人群無私付出。

上人舉此為例說明:「臺灣很美、很善,每一個人的付出都很真。慈濟人不僅在臺灣付出,即使身在海外,亦『取於當地、用於當地』,以『臺灣慈濟』為名救助苦難,將各地受助者的真誠感恩回向給臺灣。因此,若說臺灣是充滿愛與善的寶島,實至名歸。」

臺灣好人密集,上人期許媒體工作者,用心傳播這分真善美的人文。

「『罵』的文化盛行,人與人之間的感恩心、尊重心將漸漸消失。愛臺灣,就要真實呈現臺灣的美善,鞏固臺灣形象,讓大家看見臺灣的好。」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