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71期
2014-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見證人生真善美
  發現歡喜
  人間問路
  同個屋簷下‧馬來西亞
  人文教育‧高雄市桃源區
  慈善臺灣
  生命的禮物
  晶瑩童心‧美國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71期
  高等教育的價值

 

六月畢業季,慈濟大學和技術學院共歡送一千三百餘位畢業生,他們由師長撥穗,授予學位證書。來自全臺的家長蒞臨觀禮,感受到洋溢「感恩、尊重、愛」的慈濟人文精神。

畢業典禮莊嚴溫馨,一齣齣音樂手語劇,道盡感恩與祝福──校長與老師們的句句「叮嚀」;慈誠懿德會長年陪伴關懷學生,再次強調「答案」就是愛;在校生以《無量義經•德行品》祝福學長姊成為各行各業的典範。最後,畢業生以一曲「感恩」回饋師長。

大部分學子將投入職場,證嚴上人勉勵畢業生莫忘自愛與愛人,堅持人生目標與方向,承擔起社會責任。兩校校長也殷殷提醒,邁向人生新階段,要兼具專業、敬業、樂業的態度;人生有時陽光燦爛,有時驚濤駭浪,遇到挫折不抱怨、不退縮,就能有更多成長機會。

畢業生在步出校門的最後洗禮中,回顧師長恩、父母恩、眾生恩,尤其父母恩重難報。如就學與實習期間獲得各種獎項的慈大醫學系畢業生許晉譯,提及自己的父親在夜市擺攤,辛勤栽培他成為醫師。父親的堅持和身教,是他的榜樣,他會以此恆持行醫的願力。感受到學長指導的用心,他選擇留在花蓮慈濟醫院服務,回饋培育他的這片土地。

畢業生進入社會,心懷理想,但難免遇到挑戰。以醫護這一行為例,原本是需兼具專業與慈懷的志業,卻有商業化的趨勢。病人看待醫護人員,宛如消費者一昧要求服務業。工時長、壓力大、醫療糾紛機率高,在在考驗醫護工作者的初心。

不僅「醫病、醫人、醫心」使命重大,科技日新月異,臨床與研究更需相輔相成,以病為師,讓更多病人受益。

臺北慈濟醫院心臟內外科團隊,即充分發揮「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同理心,醫護人員志同道合,不斷精進醫術,救護的範圍從以往的心臟血管延伸到下肢的「周邊血管」。醫師身著重達五、六公斤的防輻射鉛衣,手術時間短則一小時、長則超過八小時。只為搶救生命於危殆。

由此可見,即使成為獨當一面的醫者,依然需要不斷謙卑學習,調和醫病關係,研發新的治療方式。這個態度值得年輕學子效法,即敬業樂業,以服務人群為己志,才能真正發揮高等教育的價值。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