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71期
2014-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見證人生真善美
  發現歡喜
  人間問路
  同個屋簷下‧馬來西亞
  人文教育‧高雄市桃源區
  慈善臺灣
  生命的禮物
  晶瑩童心‧美國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71期
  三十一日 行善行孝不能等

5/31《農五月‧初三》

【靜思小語】用父母所生的身體為天地人間付出,功德回向父母,就是大孝。

  

超越小愛,普及大愛 

  晨語時間,上人講解《地藏經》,教導「善惡業因苦樂果報,無有少罪他人能加,自作罪業無人代受,是薄福人善惡業緣」,表示行善所造的福、為惡所造的業,皆是自我造作,他人無法代為承受或增減。

  「善惡業因、苦樂果報都是自作自受。只有像婆羅門女心性善良,發大誓願解救眾生、累積大功德,才有辦法救度眾生脫離苦海。」

  上人指出,出家修行者辭親割愛,用父母所生的身體發揮良能,宣揚佛法普及天下,淨化惡濁人間;此身所行之善,就是對父母的孝。

  「要把握因緣,超越小愛、普及大愛。修行若仍是滿心煩惱,心胸打不開,無法時時以眾生為念,如此既無法救眾生,也無法回向功德給生身父母。」

  上人教眾,時時戒慎虔誠,莫隨惡因緣流轉。「用心行善造福,與眾生結好緣,讓人人見之心生歡喜,即能伸出雙手同心、同志願,一同為眾生付出。」

真空是本性,妙有是助緣

  聰慧穩重、受慈濟人讚歎的「小牛」──美國楊凱丞小朋友返回精舍隨師,上人與凱丞及父母談話。

  凱丞的爸爸從事科技相關工作,上人談及,科技發達助益人類生活便利,卻也造成「人性」漸漸淡化。「科技不斷深入探究,破解生理構造、機能成因,直至虛無、真空。迷失在『空』中,也失去了『真』──真如本性。人類生活過度倚賴電腦、機械,欠缺良能、只有功能,將成為未來社會一大隱憂。」

  佛法闡明世間一切都是因緣所成,包括人體都是四大假合;但是在「真空」之中,還有「妙有」。上人指出,醫學、生理學所說的基因,即是「妙有」,也就是「助緣」,是讓每一種因緣和合的力量。

  「一棵結實纍纍的大樹,也是由小小種子長成,而種子裏有許多基因左右著這棵樹的品種與形象。但是剖開種子,肉眼卻看不見基因,即使透過科技儀器找到基因組合,也看不見壯碩的大樹;必須讓種子落土、萌芽、成長,經過長時間才能長成大樹,長出無數果實與種子。」

  上人說明,萬物成長過程都有基因在作用,卻只能看見基因作用的成相,看不到基因本身,這就是真空妙有──一切運作都「有」很微妙的道理。

  「真實法無形無相,也無分善惡,事態的變化趨向善或趨向惡,端看使用者心態是善或惡;若用聰明機智發現了事物含藏的道理,卻利用來危害人間,將是人類的共業。」

  思賢師兄稍早曾問凱丞,造業既然只能自身受報,何以婆羅門女能令其母從地獄得生天之福報?凱丞的回答是「須發大願」。思賢師兄亦告之:「並非凡人可做到,要生生世世發大願方可行。」

  「沒有父母,無法成人。」上人解說,地藏王菩薩即使生生世世發大願救度苦難眾生,也要藉著與父母的因緣生於人世,才能繼續修行、發願、發揮愛的能量。「身體來自父母,但孝順不只是愛父母,還要用父母所生的身體,為天地人間付出,功德回向父母。『行善行孝不能等』,就是大孝。」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