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71期
2014-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見證人生真善美
  發現歡喜
  人間問路
  同個屋簷下‧馬來西亞
  人文教育‧高雄市桃源區
  慈善臺灣
  生命的禮物
  晶瑩童心‧美國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71期
  二十三日至二十四日 精進治懈怠

5/23~24《農四月‧二十五至二十六》

【靜思小語】知無常,起精進心,才能對治懈怠。  

心存愛能量,發揮愛力量  

  在工業化、大量生產模式和行銷手法下,全球每年有大量食物被丟棄;為了避免浪費食物,歐盟擬針對米、麵條、咖啡粉和硬式乳酪等乾式包裝食品廢除過期標示,避免食物在還可食用的情況下被丟棄。

  「要控制食品、物資不浪費,最好是從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做起。」早會時間上人指出,慈濟人平常在社區向家家戶戶推動「零廚餘」,進一步推展「八分飽,兩分助人好」的理念與方法,「引導人人疼惜物命,發揮愛能量幫助更多人,讓社會祥和平安。」

  越南排華暴動發生後,受害廠商面對殘破的廠房、毀壞的機具,清理、打掃與整頓,都需要人與人之間相互幫助,才能讓工廠再度開工。上人叮嚀慈濟人,要關懷臺商、華商,相互打氣,安穩心情,讓社會再重建。

  「此時要先讓人心平靜下來,不起怨懟之心;還要開闊心胸、發揮愛的能量,讓社會迅速重建;只要有志一同,就能調和人心、祥和社會。人人以豐沛的愛心付出,家家戶戶生活穩定,社會才能真正平安。」  

精進治懈怠,法入心無礙  

  印尼棉蘭五十四歲的紀麗莉,十二年前偶然看到大愛臺,受感動而決心走入慈濟,也鼓勵家人投入;現在家族十八人,天天做慈濟。

  在雅加達,身為穆斯林的銀妲女士,幾年來因為收看大愛臺,逐漸走出喪子之痛。她用心研讀靜思人文書籍,發現佛法和伊斯蘭教法所倡導的道理相通,因而接引親友同行慈濟菩薩道。

  二十四日早會,上人肯定大愛臺的傳播與慈濟人的帶動,讓穆斯林、佛教徒、基督徒、天主教徒,都能和諧相處,彼此讚歎。「期待大家跨越宗教的分別、拉近種族的距離,用心用愛、合和互協,共同耕耘這一片人間淨土。」

  上人以印尼志工的發心精進惕厲大家:「懈怠的人要走入法、力行經典道理,會有重重障礙——沈淪欲念、吃喝玩樂,不想探討人生道理,故聽法不能理解、無法深切接受,一生空白度過。」

  人生無常,上人教眾把握機會發揮人生良能。「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知無常、有精進心,才能對治懈怠。」

  汲汲營營一生,財產積聚再多,終究帶不去;上人期許大眾:「得人身、聞佛法,能幫助苦難人得救,自己心靈輕安歡喜,就是最大的享受。」

  人間的貧與富要如何界定?上人表示,與其生活富裕卻永不滿足,不如打開心門、樂於付出。「人生的快樂來自於兩件事──一、是通達道理;二、是身體力行能付出。能通達道理又能付出愛心,就能擁有輕安自在的好人生。」  

聰明易自誤,願做智慧人  

  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曾啟育主任請教上人:「雖然上人教我們要立志做『良醫』,莫立志做『名醫』,但我認為要先做名醫——能力好、病人多,才能進一步做良醫。」

  上人提醒,先做名醫,為了「名」而鑽營,等到真的有名了,就沒有空間做良醫了;「把良醫做好,自然就有『真實名』。」

  大愛劇場「指尖的溫暖」故事主人翁大林慈院陳金城副院長,就是許多病患心目中的良醫。上人表示,陳副院長盡心力去做醫師該做的事,從未想要當名醫,卻能得到病人的敬重與感恩。

  「其實,再如何有名,成名之後難免會被捲入種種事端;努力成良醫,讓別人的生命中有你,如此才是『真名』。」

  曾主任言及,現在的學生愈來愈聰明,素質也不斷提高。上人表達對現在年輕人過於聰明的憂慮:「要做智慧人,而非徒具聰明的人。聰明容易被聰明所誤,若錯用了聰明,所造成的傷害難以想像。」

  上人感恩大家在醫療崗位上付出,尤其為人師表,更要作年輕學子的典範,認真培養人才,發揮更大醫療良能。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