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71期
2014-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見證人生真善美
  發現歡喜
  人間問路
  同個屋簷下‧馬來西亞
  人文教育‧高雄市桃源區
  慈善臺灣
  生命的禮物
  晶瑩童心‧美國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71期
  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 深廣大智,慈悲大慧

5/21~22《農四月‧二十三至二十四》

【靜思小語】培養開闊平等的慈悲心,啟發是非分明的智慧力。  

智慧火炬,朗照前路   

  「學佛要有開闊平等的慈悲心,也要啟發是非分明的智慧。莫怕路遙,也不用怕一生太短,把握此生聞法修行因緣,生生世世不斷薰習佛法,即能累積『深廣大智』。」

  晨語時間,上人教眾把握時間發心修行;修行的種子種入心地,來生即能萌芽、開花結果,不斷延續善因緣,生生世世持續精進。

  「人生無常,沒有人知道是否還有明天,聞法要『深心信受』,時時刻刻認真修行;這輩子不空過,來生就能善根更深廣、菩提種子更茂盛。」

  上人指出,戒、定、慧「三無漏學」,是在人群中培養慈悲與智慧的重要方針。「有深廣大智、慈悲大慧,就像燃起一把火炬照亮前路,不只能破除無明、照徹內心而明白道理,也能照徹外境,明確看見一條寬廣大道。」

  上人勉眾,行走中道,自度彼岸,也要接引大眾得見無量法藏。  

埋藏火種,引燃大火 

  臺北捷運車廂二十一日下午發生暴力攻擊事件,慈濟志工立即動員到各醫院關懷傷者、膚慰亡者家屬。

  「煩惱火種埋藏在心裏,一旦因緣誘惑,小小火種就會引燃大火。」上人於二十二日早會叮囑,擔心、憂慮於事無補,應發揮穩定人心的力量。「要時時提高警覺,清淨身、口、意,守護一念心,撲滅心裏惡的火種。」

  放眼天下,多少人深受天災人禍之苦,上人叮嚀,身在平安有福的臺灣,應知福惜福。「向內自修、向外調和人心,以感恩心為天下人間付出,才能化解惡緣、廣結善緣。」  

慈善「母法」,用愛鋪路

  佛誕日全球慈濟人就地舉行「三節合一」浴佛典禮,無論在貧窮匱乏地區,或是富裕安適國度,人人以尊重虔誠態度浴佛,廣傳佛法。

  集合千人、萬人的浴佛典禮,如何能夠展現整齊莊嚴、攝受人心的形象?藥師法會中,上人開示──來自人人以最虔誠的心念投入。「有深入的信心、虔誠的信念,就能將複雜的人間道理,攝受為簡單的修行方法,在日常生活、待人處事中運用。」

  佛陀在《藥師經》中介紹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琉璃光如來,為救拔人間疾苦而入世;無論是貧窮病苦,或心不健康的眾生,藥師佛應機逗教,救其脫苦。

  上人感恩慈濟人效法藥師佛精神,「應貧窮、病苦人所需、及時付出,循循善誘、陪伴輔導,直到他們的身心、生活都能自立;如今更要引導人人回歸清淨心,家家重拾倫理道德觀念,社會就能祥和平安。」

  四大志策會中,上人開示:「慈濟志業以慈善為本,想要救助貧病苦難的初衷,以及『為佛教,為眾生』的心念,促使我咬緊牙關、步步前進。」

  慈善是四大志業的「母法」,上人說明,慈善志業以愛鋪路,不只將佛法鋪展到世界各地,也為醫療、教育、人文志業鋪路;期許大家學習藥師佛的大願,「有愛心、能合心」,關懷天下人、天下事。

  「慈善工作,不只要鋪路讓有愛心的人走出去,也要接引窮困人走過來;貧富慈悲等觀──助人者尊重、愛護受助者,受助者自然會尊重、感恩助人者,共同付出愛心助人。」  

清淨根識,慈悲等觀  

  《雜阿含經》有一則佛陀為病僧說法的故事──

  年輕僧人身罹重病,向佛陀表示,自己出家不久、還沒有得到殊勝妙法就要往生了,不知命終往生何處?雖然自己沒有犯戒,心念仍生變悔。

  佛陀為病僧從「眼識」講起,從眼根接觸外境,產生意識,而有苦樂愛惡等感受與分別,闡釋「六根」接觸外境「六塵」而起「六識」,進而造作善惡業。

  佛陀教病僧,「當善思惟如是法」,則「得善命終,後世亦善」。病僧因此徹悟,輕安、自在地往生。

  提及北捷事件,上人以佛法「業因、業識」解說,六識是面對外境所產生的意識,是「想」;更深入的第七識,是「思」。

  「想」是「心」上有「相」;「思」是「心」上有「田」。上人說明,已經離開當下境界,但其相還在腦中,就像耕田般種下了意識。「若是接觸偏差、錯誤的外相,就會造作惡言行,業因深入第八識,成為帶到來生的業的種子。因此要給予善的環境,讓惡的業因無從顯發。」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