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71期
2014-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見證人生真善美
  發現歡喜
  人間問路
  同個屋簷下‧馬來西亞
  人文教育‧高雄市桃源區
  慈善臺灣
  生命的禮物
  晶瑩童心‧美國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71期
  二十日 以耐心、恆常心堅持願力

5/20《農四月‧二十二》

【靜思小語】以耐心、恆常心身體力行,才能感動人、帶動人。  

自愛愛人愛天地 

  桃園環保志工孫桂英,經常到工地撿拾資源回收物,即使塑膠袋有一半埋在土裏,她也不放過,仔細挖出來整理,只要看到地面恢復乾淨,她就開心、歡喜。

  桂英師姊人生坎坷顛簸,早年先生事業失敗,她身兼四職挑起家中經濟,曾出了好幾次車禍;最嚴重的一次,手骨、肋骨、骨盆斷裂,但她都勇敢撐過;如今家業擔子減輕,更挑起環保志業,蹲身撿拾垃圾、整理回收物的身影,穩健而踏實。

  「促使她堅持做環保的動力,就是敬天愛地。」早會時間,上人勉眾學習典範,對人、對事、對物,都要提起虔誠、恭敬供養的心態,莫輕忽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人人懂得恭敬天地、疼惜物命、勇敢付出,天地氣候才能調順。」

  全球慈青發起「到環保站按讚,用按讚的手做環保」,以臺灣為起點,全球接力淨灘、掃街、到環保站做分類等,用行動愛地球。上人欣見年輕人自愛、愛人、愛大地,期許:「要發揮耐心、恆常心身體力行,才能感動人、帶動人。」 

生生世世法親緣

  宜蘭許克明師兄上午病逝花蓮慈濟醫院,在十多位家屬陪伴下返回慈濟大學,實現成為「無語良師」的心願。同修趙淑貞師姊與家屬來精舍會見上人。

  淑貞師姊不捨地憶及師兄體貼他人的個性,直說想與他一起多走幾年人生路。上人勸道:「這就是人生的『愛別離苦』。不捨是難免的,但是心念要趕緊轉過來||你投入慈濟,連同他的份一起做,心就能常常與他在一起。」

  上人慈慰師姊要轉苦為安,祝福他出生在好家庭,接續慈濟慧命,法親緣分生生世世。

  「人生的長短無法掌控,不過他這輩子的寬度與深度很足夠;要虔誠為他祝福,讓他輕安自在去到有緣的家庭,成為看到人就笑、得人疼的孩子,平安快樂地長大。」  

知道做到生力量 

  「身在紛擾濁亂的人間,人心見解不同;即使一念單純要為社會大眾做事,也難免有是非言語加身。」

  與來訪的三立電視臺張榮華董事長、行銷公關部張正芬副總經理談話,上人提及九二一大地震發生之前,慈濟正在為傷亡慘重的土耳其大地震上街勸募,希望引導臺灣民眾提起居安思危的意識;卻有人抱怨慈濟「不救臺灣,只救國外」。

  「豈料一個多月後,臺灣就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全球人都來『救臺灣』……」

  時隔十年,二○○九年八月八日的莫拉克風災,在臺灣南部、東部造成重大災難,土石流埋沒幾個山村,上人堅持選擇安全的平地,為受災民眾建蓋可以永久安身的住屋,也給予因過度開發而受傷的臺灣山林,長時間休養生息的機會;然此遷村平地的決定,也承受莫大的壓力與指責。

  「莫拉克災後,慈濟重建的幾處大愛村都有高比例的綠地,且公共道路以連鎖磚鋪設,而非使用柏油鋪平道路,用意即是『讓大地呼吸』,使雨水可以滲入大地、回歸水脈。現在已安然歷經幾年的颱風、豪雨及地震考驗。」

  上人再言,去年菲律賓海燕風災,慈濟在急難救助時期,帶動「以工代賑」安定受災民眾的心,讓重災區重現生機;如今仍然為中、長期的救助而努力,志工趕製簡易教室、簡易住屋,送往三寶顏、保和島、海燕災區,讓無家可歸之人有三、五年的棲身之所。

  「上人如何能有這麼多的創意、想法與作法?」張正芬女士請問。上人表示,境界來了、遇到事情,自然會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各種賑災物品研發的主要動力,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以及貼近受災民眾的同理心。」

  慈濟人付出不求回報,但網路謠言製造對立,也可能斷人善根,對臺灣一無好處。上人期許:「傳播媒體要有共同的方向——讓好話更普遍,淨化人心的清流更多一點,幫助安定社會人心。」

  以環保為例,上人指出,國際間的學者專家不斷呼籲要力行環保、節能減碳,呼籲的聲音大,卻沒有推動的力道。「媒體若能用心推廣,讓人看到很明確的方法,知道自己也能做得到,就有推動的力量。」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