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71期
2014-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見證人生真善美
  發現歡喜
  人間問路
  同個屋簷下‧馬來西亞
  人文教育‧高雄市桃源區
  慈善臺灣
  生命的禮物
  晶瑩童心‧美國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71期
  十四日 做出典範,穩固根基

5/14《農四月‧十六》

【靜思小語】以「誠正信實」為根柢,以「四弘誓願」為大願力,以「四無量心」入人群。

知苦本,滅苦因  

  新竹一位年輕男子,去年八月疑因感情糾葛,遭人糾眾登門理論,他的母親在一旁勸阻,親見兒子被眾人毆打致死,原本「深著苦因」──一度無法走出心中怨恨;之後見兇嫌母親心碎痛哭,且在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志工的陪伴引導下,心念一轉,打開心門原諒,走出自我心靈的苦難。

  晨語時間,上人感嘆:「眾生無明,『不知苦本』──不知人間種種苦的成因,其實來自人心的貪、瞋、癡、慢、疑等煩惱習氣;遇事無法接受,『深著苦因,不能暫捨』,就將永遠受此心靈之苦纏縛,甚至將執著與苦痛帶到下一生。」

  上人教導,有因緣知道理、受接引,就要用方法滅除「苦因」;若能理解今生所面對的苦惡境界,是過去生造作的業力顯報,就能平心靜氣、甘願接受,不再複製苦因。

  「感覺到自己遭受不公平待遇而發難抗爭,將衍生諸多事端、煩惱,這就是複製苦因。要用『不計較』對治『愛計較』的習氣,自我警惕不再複製苦因。」

  上人強調,「冤可解不可結」,要用心體會人間事相。「遇事若能選擇寬諒以待,『苦因已盡』,不再結怨連仇,苦的果報就到此為止。  

為佛教,為眾生  

  「慈善志業是慈濟的起源,從而發展醫療、教育、人文志業。無論時局如何轉變,都要以『誠正信實』為根柢、『四弘誓願』為大願、『四無量心』入人群,鞏固慈濟根基也做出典範。」

  與大陸慈濟人談話,上人指出,慈濟慈善志業的特色是「親手布施」的直接發放原則,以及展開雙手擁抱、貼心膚慰的真誠態度。

  慈濟人長期付出的動力,來自於佛教精神。不同於慈濟創立的前四十年都致力於「為眾生」,上人期許,推展志業同時也要「為佛教」——推展正信佛教,讓人接觸得到清淨法水,淨化己心。

  上人勉眾:「自己要先站穩、走好,做出典範才能帶領他人穩穩地走過來,穩固慈濟根基。」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