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71期
2014-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見證人生真善美
  發現歡喜
  人間問路
  同個屋簷下‧馬來西亞
  人文教育‧高雄市桃源區
  慈善臺灣
  生命的禮物
  晶瑩童心‧美國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71期
  一日 災難如警鐘

5/1《農四月‧初三》

【靜思小語】少欲知福,平安造福。  

結善緣,行正道  

  佛陀在給孤獨園時,一日和阿難出外托缽,一位婆羅門見佛陀身形莊嚴,油然生起恭敬心想要請法;但見佛陀身上衣物稍有破損,他心生不忍,回家取一件質料很好的毯子,裁剪下一塊供佛補衣。佛陀歡喜接受,並為婆羅門授記。

  婆羅門只是布施一點點,卻能得佛為他授記,此事傳開後,舍衛國居民人人歡喜踴躍供養。阿難尊者遂請問佛陀:「您過去造何善行,能得大眾奉施供養?」佛陀便為尊者述說過去因緣──

  無量劫前,有佛名毘缽尸出現於世,帶領九萬徒眾來到槃頭王的國家。一位大臣請求供養佛及九萬徒眾,得佛慈允;槃頭王也想供養,但毘缽尸佛告知,已經先答應大臣供養三個月,不宜再接受槃頭王供養。

  槃頭王回到王宮後,要求大臣先讓他供養。大臣回答:「如果大王能保證這三個月內,佛常住於此,國家社會平安無災,我也能性命無憂、身體健康,我就退讓。」

  槃頭王知無常之理,遂不再堅持獨力供養,與大臣一人一天輪流供養;除了供應佛與九萬徒眾飲食,也為佛置辦三衣、為九萬比丘製作七條衣。

  「當時供養佛僧的大臣,就是我的前世。」佛陀告訴阿難尊者:「我生生世世都在植福,不只供養佛、僧,也普施一切苦難眾生,所以如今得大眾歡喜踴躍布施。」

  晨語時間,上人以《賢愚經》故事,說明佛陀累生累世廣結善緣,修學天、地、人間一切萬法,才得於此生此世福慧具足、修行成道。

  「人人本具真如佛性,只要用心,時時向自心探求,處處都是修行道場,可供學習或為借鏡。」  

聚善念,弭災厄  

  每年三到八月是美國中西部龍捲風盛行季節,今年四月二十七日以來,已有六州傳出災情,至少造成三十五人死亡。華盛頓州歐索小鎮三月下旬連日大雨,引發土石流,美國慈濟人災後前往發放現值卡及物資、關懷受災民眾,協助他們提起勇氣面對未來。

  早會時間,上人感嘆,四大不調的災難愈益密集,如同聲聲警示,提醒大眾虔誠戒慎。

  「天災、人禍,與人的起心動念、行為造作緊密相關——人類長年累月破壞山林、污染空氣,導致極端氣候,毀傷人命和家園。若人人少欲節儉,日積月累也能匯集一股助人力量。」

  慈濟歷史上的今天──二○○三年五月一日,因SARS疫情造成人心不安,慈濟發起「五月齋戒」,志工於各社區推動「同心共濟弭災疫」,結合母親節、佛誕節,帶動大眾虔誠齋戒,共聚善業,消弭疾疫災禍。

  上人感恩慈濟人長年累月帶動大眾戒慎虔誠,改變生活習慣,凝聚愛心善力。「平安就是福。生活中應自我警惕、檢點言行,與人和平相處,進一步提升社會愛的能量。」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