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挫」覺
◎整理.邱如蓮

問:挫折難以避免,如何調適受傷的情緒?
新竹慈青學長羅聿分享:
市面上分享成功經驗的書籍,往往都只提到成功的步驟,彷彿只要照表操課,就可以獲得成功;但我認為如何去面對人生中失敗挫折的態度,才是決定成功的關鍵。
就學期間,第一次參與國際志工團到非洲坦尚尼亞,我認為難得來一趟,應盡可能地跟當地人互動交談,一次我與小販談及周圍地標景點方向時,無意間把我們住的旅館位置告訴了對方;帶隊的神父聽到後,立刻請小販離開,並且召開緊急會議,在大家的面前指責我:「暴露自己的住處,可能會讓自己跟同團團員陷入危險。即使小販沒有惡意,但不能避免其他人也同樣心存良善。」
我覺得委屈難堪,當場掉下眼淚,好像滿腹的熱情被淋了一大桶的冰;心中浮現的是:「為什麼這個世界這麼不友善?我的一片好意怎麼換來這樣的對待?」
事後,我請教神父面對挫折時,如何不受傷害?神父說:「人生不可能避免挫折與傷害,但在經歷之後面對它,然後繼續往前走,你就能夠成長。」感謝他的教導,讓我學會將人生中的挫折化為成長資糧,如果沒有人告訴我,我想我會一直責備這個世界。
其實受傷會痛,也會使人想要向外找尋協助;然而很多人卻不懂如何求救,導致最後走上絕路。自從參與慈青社後,不只人生經驗豐富的師姑、師伯能夠適時成為我的「求救」對象,這段慈青歲月更教導我學習如何哭、如何笑,讓我在面對人生挫折時能夠擁有更多的勇氣。
而面對挫折的最好方法,是接受它,接受它帶來的課題,當我們靜下心面對挫折,並「享受」它帶來的失敗感受,這些感受會讓我們得到經驗,避免我們往後在同樣的事情上犯錯,也能訓練我們在待人處事上更為圓融。
常常聽到人家說:「以後要跟誰一樣?」我想每一位成功人士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經歷了屬於自己的挫折經驗,而人生無法複製,我們不需跟別人一樣,只要學著勇敢跨越挫折,相信挫折最終會成為支持我們往前的最大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