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77期
2014-12-24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人間問路
  慈善臺灣.大愛園區課輔班
  特別報導
  發現歡喜.美國
  見證人生真善美
  生命的禮物
  人醫之愛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阿板薰法香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77期
  誠之情誼 人間祥兆 教之慇實 造福富足

畫作/周寶秀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講於二○一四年十二月一日至十六日

誠正信實,至誠待人,造福修慧,是最富足的人生;
拔除人間苦難,作他人的貴人,是最有價值的人生。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新的一年就將來臨。普賢菩薩警眾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天天都感覺「來不及」,每一天我都很珍惜;因為過了一天,生命就少了一日,過去了一年,壽命又少了一歲,要好好把握每一天、每一年。

每天睜開眼睛那一剎那,我第一個念頭就是「感恩」──感恩昨天的平安,感恩今天手腳能動;更自我勉勵,以虔誠心迎接這新的一天。

每年此時,為慈濟委員、慈誠隊員授證,是我最歡喜的時刻,因為慈濟大家庭又添丁了;受證志工胸前戴著「佛心師志」,發心立願從今而後,要承擔起人間菩薩的精神與責任──「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

佛心,就是大慈悲心;師志,就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受證,是成為人間菩薩的第一步,要發「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授證時,有些人來到我面前說:「上人,您的孩子回來了。」我就知道是「慈青」。這群慈青從上大學開始就投入慈濟,他們與我有約:要為天下挑米籮。從畢業到就業、從少年到青年,他們長時間在慈濟世界裏薰陶,累積很多愛的能量,如今實現約定──受證委員或慈誠,與師父同心同志,為天下人付出。

今年過後,明年慈濟即將屆滿四十九周年,準備迎接五十年。慈濟從克難起步,將近半個世紀來,菩薩涌現,所走過的國度、救助過的地方,已經有九十個國家地區。時間成就一切,也開闊了空間;不要放鬆這個因緣、不要徒留遺憾,今後要更積極地自度度人、人間菩薩大招生;唯有普天下人心淨化,世界才能祥和平安。

十二月八日起,第一梯次授證及歲末祝福典禮展開,每場都很熱鬧,人群坐得滿滿;當臺上演繹《三十七助道品》或《無量義經》偈頌時,臺下也同聲唱和,每個手語、動作,都在說法。一片法海中,慈航普度;象徵人人一念虔誠、無私大愛會合起來,能夠感動天地,讓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

今年歲末祝福主題是「誠之情誼人間祥兆,教之慇實造福富足」。人與人之間,以至誠之心相待、相互關懷,人間自有祥兆;還要彼此教育,多造福、多修慧,福慧雙修,才是真正的富足。

有錢,不一定富有;心中有貪,永遠感到欠缺不足,就是「貧」。貪欲熾盛,想擁有一切;或是對身心的執著,都會讓煩惱叢生,成為人生苦的根源。要精進斷除無明,使人生善法增、惡法消;心中富有愛,能為苦難人付出,才是真正富足。

誠、正、信、實,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修行的基礎——待人誠懇、觀念正確、信心堅定、實在做事,心就不會產生煩惱,而能時時輕安自在。

心地光明,方向正確,知足常樂,是最富足的人生;能拔除人間苦難,作他人的貴人,就是最有價值的人生。

志同道合,相互勉勵,
合心解救人間苦,
提升自我生命價值。

家住嘉義瑞峰鄉的賴美吟,過去歷經病苦,度日如年;在大林慈濟醫院治療後重獲健康,以行動感恩回饋,投入志工行列,今年受證慈濟委員。她的婆婆很疼愛她,買了一輛車讓她在山裏走透透,去關懷有需要的人家,或者將重病者送下山就醫。

生病不是一個人苦,是一家人的苦;救一人解脫病苦,就等於救了一家人。

在臺北慈濟醫院,周邊血管治療團隊致力於讓病患免於截肢,保有生活品質,幾年來已經成功挽救近千隻病肢了,對病人本身、整個家庭和社會,都是很大的貢獻。

心導管室的放射師分享,看到醫師穿著厚重的鉛衣,在手術房治療阻塞的血管,有時候長達十二個小時,頸椎難免受傷;而這麼長的時間守在醫院,也犧牲了和家人相聚的時光,他們卻仍秉持初衷,為需要的人付出;就是這分精神鼓舞了她繼續堅守崗位。

聽到醫療團隊的分享,每一位都不是說自己做了什麼,而是讚歎其他人如何盡心盡力付出;這分彼此讚歎、相互勉勵,志同道合宛如一家人的至誠之情,非常難能可貴。

治療一位病人,不僅仰賴醫療科技的發達,更重要的是醫、護、藥、檢整個團隊環環相扣、合和互協,不論病患背景,都付出誠懇大愛去療護,真正做到尊重生命。

感恩醫護人員的家人,支持他們在醫院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全心全力協助病患與生命拔河。團隊同心、家人護持,再辛苦也會感覺甘甜,更能感受到自我生命價值的提升。

疼惜物命,減少消耗;
淨化人心息貪欲,
氣候調順,平安有福。

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曹汶龍,長期帶領團隊深入研究失智症,也到慈濟環保站為志工設立失智症關懷諮詢。他說,老人養生最好的秘訣,就是做環保——透過重複的動作,勞動身體、專注心念;而且在善的環境裏,聽到的都是好話、都是歡喜的事情,可以活化腦部細胞。曹主任也鼓勵自己九十幾歲的母親,去環保站當志工。

很多老菩薩在做環保中找到生活重心,做得歡喜、做到忘了年紀。記得幾年前我到臺南環保站,和超過百歲的環保菩薩陳林墻阿嬤談話。她說:「師父,感謝你讓我做環保,不會老番顛(閩南語:老糊塗)。」她經常鼓勵大家做環保,因為「對子孫好,對自己的頭腦也很好」。今年她已經一百零七歲了,近日天氣寒冷,子孫不放心她出門參加歲末祝福,她特別叮嚀同伴,要告訴師父她很好。

這就是天天做環保,快樂沒煩惱!感恩環保菩薩把握時間保護大地,為子孫照顧好這片土地。環保站還有一些不識字的老人家,也參加「晨鐘起,薰法香」,透過讀書會交流分享,學認字也學法;甚至報名培訓慈濟委員,要把握晚年生活,及時為人群付出。

草根雖小,卻能保護大地水土;環保志工就是「草根菩提」,千萬不能小看他們的力量﹗要緩解溫室效應、減少極端氣候造成的災難,唯有靠人人身體力行,效法環保志工這分腳踏實地的付出。

在此迎新送舊時刻,很多人習慣汰舊換新;但這些東西其實還能用,卻因為人們喜新厭舊的心態而變成垃圾。期待人人「疼惜物命」,減少消耗資源;唯有淨化人心息貪欲,氣候才能調順,社會才能更有福。

有心聞法,聞法用心,
還要「行在法中」,
照顧道心道苗不夭折。

此次行腳到大林慈濟醫院,看到婦產科謝明智醫師三本密密麻麻的「薰法香」筆記,細小的字跡不但工整,還有不同顏色──他解釋,紅色是聽到的法,藍色及綠色是自己的體悟。謝醫師說,在忙碌紛擾的人事中,難免起煩惱、有挫折感;聞法之後,他的心胸開闊了,天天都感到歡喜。

從北到南,行腳沿途看到很多志工的聞法筆記,聽到他們分享如何把佛法和生活接軌,因此解開心靈煩惱、看淡很多事,不再執著。這分精進,讓師父很安慰。

師父天天盡心力、盡責任和大家分享法;希望人人也能用誠懇的心來薰法。不只要有心聞法、聞法用心,還要以現今的時空作道場,將法實際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有體悟。

法入心,透徹道理,更重要的是──「行在法中」就不會走偏,心正就不會有邪念;心靜且定,就不會因為煩惱亂了心。

要時時警惕自己,不要隨著欲念、不好聽的聲音、不好看的臉色、不順意的事情起煩惱;起一念惡心,就複製無量無明。要時常自我鍛鍊,把心拓寬──看得開、想得通、不計較,心就能時時保持清淨,人生方向就會很正確。

生命分秒流逝,莫任由時間空過、無明增加。能共同走入菩薩道,要珍惜因緣,除了照顧好自己的道心,還要關懷其他人,使人人道心道苗不夭折,慧命隨時日而增長。

請大家多用心!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