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日至二十八日 心寬不受傷

11-27~28《農十月‧初六至初七》
【靜思小語】心念單純、心量寬大,就不會碰撞受傷。
合心協力,培植菩提
「人人本具佛性,智慧平等。年幼的孩子心靈清淨無染,更貼近真如本性,需要用心教育。」院校聯席會中,上人期勉師長們恆持「入經藏」的合和互協心志,投入教育,讓這分精神與教育人文,永久保持、傳承與發揚。
「每一位學生都是一顆希望的種子,老師是心靈園丁,要辛勤耕耘與灌溉,細心培植,讓菩提根伸展得更深、更廣,樹體更茂盛。」
上人致勉師長,要以自身的品德風範作為學生榜樣,為社會培育幼苗,成就畝畝心田長成片片菩提林、功德林。
「感恩大家為了聯合校慶,這段時間非常『幸福』,也成就校慶『美滿』落幕。人生的勞累辛苦總是會過去,但付出後幸福、美滿的感受永遠存在心頭,成為美好的回憶。」
誠懇無私,克服險阻
「創立慈濟、建醫院、設學校,都是從無到有。我不是專業人員,過程雖遭遇重重困難,但是心志始終安穩不動;面臨難關、考驗時難免擔憂,但心中不存煩惱。」
二十八日與大陸四川志工談話,上人教導,只要多用心,不必擔心自己是外行,精神理念帶動起來,整體就能順利運行。
「只要出於無私、誠懇的心,就不怕任何困難險阻;只要心念單純、心量寬大,無論面對什麼考驗,心都不會碰撞受傷。」
與圓滿培訓的海外志工談話,上人敦勉:「受證之後正式成為慈濟人,要揚棄過去的凡夫心,轉為佛心、菩薩心,力行『慈濟』──慈,為天下造福;濟,為人間拔苦。」
要為天下造福、為人間拔苦,只靠一個人無法做到;上人勉眾懷抱佛心師志,會合菩薩群,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在人間付出。「對於同師、同道、同志願的法親,要提起感恩、尊重、愛相待,共同成就人間善事。」
精舍常住每天清晨即起,精進禮佛、聞法後,再展開一天的勞務。上人表示,如此分秒不空過、辛勤緊湊的作息,不只為了自力更生,也為傳承靜思法脈、為天下慈濟人撐起這個大家庭。
「大家回到居住地也要精進『薰法香』。天天聞法入心,增長智慧,緊接著為大地、為人群無私付出,就是天天造福、福慧雙修。」
人人本具佛性,只是凡夫心被煩惱覆蓋而迷茫無明,背離清淨本性。上人勉眾,用法尋回「本家」──真如本性的家。
「要用心入法,提升智慧,才能明辨是非——對的事,做就對了;不對的事,絕對不能做。要堅定心志,具備正知、正見、正思惟,不讓雜亂的人間事擾亂己心。」
上人教眾藉由人、事、物磨練自己,穩定心志,正向不偏;用清淨心付出造福,也要發揮智慧,牽引人人同行菩薩道。
「深入人群,心卻不受人群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欲動搖與污染。克服心靈的貪、瞋、癡,精進聞法、深入法脈,承擔起人間菩薩的責任與使命。」上人與眾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