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77期
2014-12-24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人間問路
  慈善臺灣.大愛園區課輔班
  特別報導
  發現歡喜.美國
  見證人生真善美
  生命的禮物
  人醫之愛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阿板薰法香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77期
  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 有福人生,再造福

11-25~26《農十月‧初四至初五》

【靜思小語】心寬念純,開闊心胸,為天下人做天下事。

珍惜有福,更要造福

「人生無常,只是將時間用在賺錢取利,人生白來一趟。此生生活無虞、事業經營得好,是因為過去生造福,現在更要回饋。」

與一位有心投入慈濟的女士談話,上人提及海地因大雨引發淹水和土石流,二十多天了仍有地區積水未退,居民在衛生惡劣的環境中無奈度日,處境堪憐;慈濟人前往勘災,一位婦女表示,已經好幾天沒有吃飯……

「生活在同一個天地間,窮困人悲苦無奈,自己如此有福,更要惜福造福。莫為了個人感情、家庭過於勞心;個人事小,天下事大,要心寬念純、開闊心胸,下定決心為天下人做天下事。」

合心和氣,成事關鍵

慈濟慈善志業起源於日存五毛錢的「竹筒歲月」,如今已在全球援助八十多個國家地區的苦難人,並且建醫院、設學校、成立大愛臺等,透過醫療、教育、人文志業搶救生命、搶救慧命。

「這一切都是慈濟人點點滴滴匯聚愛心力量,逐一成就。但志業再如何有成就,若人心合不起來,也是枉然。」與泰國慈濟人座談,上人鼓勵大家,只要人人合心、匯集愛的力量,就沒有做不成的事。

「有沒有經驗不是關鍵,最重要是彼此能否合心;『合心』就容易達成共識,也才能做出成果。」

上人強調,慈濟人不執著於名相,但只要掛有職銜,就要負起責任,以身作則帶動新進者,合和互協完成慈濟事。

轉變觀念,人生正向

菲律賓獨魯萬華商楊振偉、巴卡蓋里里長葉如密等人,到精舍感恩慈濟對海燕風災的援助。得知獨魯萬居民踴躍報名志工培訓,上人祝福當地有朝一日成為充滿人間菩薩的福地。

「慈濟人視天下為一家親,得知災情立即前往付出。志工深入災區,也深刻感受『無常』──前一天還充滿希望的人生、幸福美滿的家庭,因一陣風雨造成家破人亡、希望瞬滅。」

上人表示,為了鼓勵鄉親振作精神,菲國慈濟人要協調「以工代賑」事務,帶動居民清掃市街,還要供應熱食,並且接應各國來支援的慈濟法親……「諸事龐雜;每一位都是『超人』,身體勞累,心理上亦承受巨大壓力。」

葉如密里長分享,見慈濟人在獨魯萬付出,深受感動;聽聞慈濟尊重生命的理念後,他毅然結束養雞、養豬的事業,發願茹素。「自從不做養殖業後,心理沒有負擔,生活更輕鬆。」

上人以佛法「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鼓勵他:只要肯發心、願意走入善門,生活就不會有問題。

今年是菲律賓分會二十周年,當地志工十月十九日至十一月十六日於獨魯萬舉辦靜態展。上人表示,這些紀錄見證人生無常、人間菩薩從地涌出。「儘管救災困難重重,但是慈濟人秉持忍耐力、慈悲心與大智慧,精進不退;真正是人間菩薩!」

上人期待藉由影像展示、導覽講解,讓更多人有所體會,發心投入人間菩薩行列,轉受助的消極無奈,成為付出助人的正向人生。

深觀因緣,感恩祝福

上人少年時在豐原,曾親身見聞一位「阿桶伯」,用銀鍊「鎖」住養子手腳,要為他延命的故事。

阿桶伯與太太沒有生育,向親戚抱養一個男孩,算命師為孩子批流年時,鐵口直斷孩子陽壽只有十六歲,教他們用金銀鎖鍊掛在孩子身上,為他延壽。

這孩子聰明伶俐很受疼愛,平安長到十六歲,卻因為手腳掛著鎖鏈,經常受同伴嘲笑,他屢次央求父母拿下。阿桶伯心想,孩子已經超過十六歲了,便同意他拿下鎖鏈;豈料沒多久,孩子竟然死了。

阿桶伯夫婦哀痛欲絕,整日茶飯不思。有一天,他在夢中見到兒子,急忙上前拉住,問他怎麼忍心拋下兩老離開?沒想到,兒子惡狠狠地說:「你用鎖鏈把我綁了這麼多年,很多好因緣都不見了,現在不要再來纏我!」隨即氣憤地要追打阿桶伯。

阿桶伯驚醒後對妻子敘述夢境,勸她放下思子心緒,兩老從此走出哀痛,平靜過日子。

與一對喪子的夫妻談話,上人以此故事開導:「世間的情,不論長短,都只是過眼雲煙。孩子過去生所寫的劇本只到這裏,他是來報恩的,報完恩,因緣盡了,要安心放手,祝福他輕安自在往赴下一段因緣。」

上人教導,要相信因緣果報。「因緣盡時不要強留,也不要過於哀傷掛念。孩子藉由這段因緣,要讓你們更看得開世事、了解人間聚散道理;要感恩他並且祝福他。」

堅持無私,義無反顧

「建院的初心就是無私,從開始到現在,恆持不變。」與醫療志業體主管談話,上人表示,只要出於利益公眾的心從事醫療,不必擔心沒有支持的力量。

上人以己為例,從創立慈濟,克難中展開慈善救濟,到決定建醫院、蓋學校,只要認定該做的事,就義無反顧堅定前行。

「感恩許許多多慈濟人,付出金錢、時間以及力量護持。只要提起虔誠心,下定決心為眾生付出,即使歷盡艱辛,也能以堅定的毅力堅持,繼續為眾生拔除苦難。」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