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77期
2014-12-24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人間問路
  慈善臺灣.大愛園區課輔班
  特別報導
  發現歡喜.美國
  見證人生真善美
  生命的禮物
  人醫之愛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阿板薰法香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77期
  二十二日至二十三日 感恩、尊重、愛

11-22~23《農十月‧初一至初二》

【靜思小語】感恩、尊重、愛,生命最高價值。

修慧養德

太魯閣族第一位女博士怡懋‧蘇米,現任慈濟大學護理系副教授,也是護專二專部第三屆校友;慈濟教育志業二十五周年聯合校慶上,她偕同老師、學生上臺,「三代同堂」溫馨見證教育志業體培育英才有成。

慈濟教育志業走過四分之一世紀,今日以「修慧養德,再創輝煌」為主題舉行聯合校慶。上人開示,慈濟從慈善起步,發現教育是一個家庭脫貧脫困的希望,因此繼辛苦建醫院之後,又自不量力創辦護專。

「我希望為資源匱乏的東臺灣培育護理人才、為貧困原住民少女解決就學、就業困境。感恩慈濟人為建校經費而磨手皮工作、奔走長街陋巷募款,匯聚愛的能量付出。一路走來步步艱辛,實是教育志業的血淚史。」

來自南非雷地史密斯的林琪羅、何嫣達,十年前來臺時仍是小學生,而今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她們來慈濟學習已一年多,上臺感恩慈濟人多年來在當地的付出。上人欣見南非的孩子認真學習,發心立願學成後回到居住地做慈濟,期待粒粒黑珍珠都能閃亮。

慈濟在海外創辦的第一所學校──泰國清邁慈濟學校,當初是為泰北孤軍後裔而建,而今深耕教育已十年;在殷文仙校長的帶領下,四十位師生同臺演出泰國傳統舞蹈──傳達善惡交戰的宮廷舞「箜舞」,博得熱烈掌聲。

欣慰於孩子能用流利的中文應答,上人提起近二十年前,在泰北勘察的王端正副總執行長在一片荒蕪的土地上,用遠洋電話報告踏勘學校用地事宜,「正是那通電話決定了建校用地,身旁那棵小樹,已成為矗立在校門口旁的大樹。」

清邁慈濟學校辦學不易,尤其位處偏遠的泰北地區,招募老師不易。上人肯定師長們用心攝受慈濟教育人文,用心耕耘出今日成果。「再困難的事情,只要是對的,堅持做就對了。」

上人感恩校長們守護校風,師長們有志一同,家長們放心讓孩子來花蓮就學,更感恩學生能尊師重道。「師長們以真誠之愛教育,學生用感恩心尊師重道,這分感恩、尊重、愛,就是值得終生學習的生命價值。」

培育善種

二十三日早會,上人談述昨日教育志業聯合校慶,一千七百位慈濟學校師生,藉由經文唱誦、手語演繹及隊形變換,回顧慈濟教育足跡;無論在臺上演繹,或在臺下法海區互動,師生合和互協,讓遠道而來的貴賓深受感動。

畢業於慈濟技術學院「原住民專班」的花蓮慈院黃小英護理師,昨日典禮中上臺感恩慈濟在花蓮設校,讓她得以走上護理之路,學成後留在故鄉造福鄉親;在她家鄉花蓮縣萬榮鄉西林村,共有三十九人就讀慈濟技術學院。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過程猶如栽植作物,要日日澆灌、悉心照顧,才能讓一顆顆種子萌芽茁壯,結出碩纍的果實。」

上人感恩歷屆校長為慈濟學校建立優良校風,更感恩全球慈濟人幫著師父,歷盡艱辛創建護專、大學、中小學。「二十五年的成就,來自每一位慈濟人聚集點滴力量護持,過程實在艱辛;但是看到教育志業為社會培育這麼多好人才,非常安慰與感恩。」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